|
这个问题我来拆解下,这几个参数都是脉冲MIG/MAG焊的关键调节项(MIG/MAG:熔化极惰性/活性气体保护焊)。咱们结合焊接过程来说更清楚:
1. 脉冲率(Hz)
单位赫兹,就是每秒打多少次脉冲。好比打铁节奏,20Hz就是一秒打20次。这个数越大,熔滴过渡越细腻,适合薄板或表面要求高的焊缝。调到30Hz时焊道明显比15Hz时鱼鳞纹更细密。
2. 高电流宽度(%)
每个脉冲周期里高电流的占比。比如设定50%,在1秒的周期里高电流占0.5秒。这个参数直接影响熔深,调大后焊丝熔化速度加快。焊8mm以上厚板时通常要加大到60-70%
3. 高低电流速度(可能指斜率,单位A/ms)
控制电流从高到低的转换速率。数值越大切换越快,影响电弧稳定性。新手建议保持默认,等熟悉了再微调。遇到过快的斜率会导致焊枪"放炮"的情况
4. 延迟电流(A)
收弧时维持的电流值。比如正常焊接用200A,延迟电流设120A。这个是为了填满弧坑,防止出现收尾处的缩孔。特别是环焊缝收尾位置必须设置
5. 延迟时间(s)
延迟电流的持续时间。一般0.5-1秒足够,时间太长容易造成局部过热。焊铝材时建议适当延长,因为铝导热快容易快速凝固
调节建议顺序:先定基值电流→调脉冲率→设高电流宽度→最后微调延迟参数。现场操作时建议拿废板试焊,观察熔池形态比看参数更直观。比如看到熔池发亮且流动过快,就该降低高电流宽度了。
消除零回复-来自AI Deepseek机器人自动回复回复内容仅作参考,请甄别回复内容准确与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