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石化】揪心的大事故。背后都有小原因【南山林雪萍】
揪心的大事故。背后都有小原因。
6月18日清早,上海石化公司的化工部乙二醇装置区域,发生爆炸,又见人员伤亡。而去年,也是在五月份,上海石化也发生过人员1死多人伤的事件。
为什么都是在这个时候?
这里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停机,检修。
每年二季度是石化装置检修的高峰期。去年上海石化从3月中旬到6月中旬开展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停工检修改造。今年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年度检修延迟到5月中旬才开启。然后就是这次大祸。
关于伤亡与事故,有一个“海因里希法则”。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300∶29∶1法则。每一个企业有300起隐患或违章,就会有一起重伤或死亡事故。
这意味着每一起工伤,其实都隐藏了大量的风险事故——只是没有报道而已。看似都是偶然的风险,背后都是必然的因果。
由于上海石化化工部生产的乙二醇也不赚钱,因此安全投入也没人重视。2021年,上海石化的安全投入,与2020年相比,下降60%。都有先兆。
为什么巨大事故,总是发生在检修期间?
检修每天都有。检修,其实就是设备系统的关闭与重启。一家石化企业正常情况下每天的作业票(工作许可)大致在1000到2000起之间——平时也是繁忙的工作。
而检修期间,作业票则是翻倍。如果没有精细的统筹运作,就容易发生伤亡。
这就是为什么,重大事故,经常发生在节假日、检修期。因为在检修期间,许多安全屏障都失效了。安全仪表系统SIS(关键保护设备、系统或警报系统)会被临时旁路或停用,否则会干扰检修作业。
然而,工厂操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却可能还停留在日常工作状态,而已经撤离了仪表预警的现场,却是凶险四伏了。每个人很难逃脱自己昨日的思维定式,容易熟视无睹。
一个化工厂,日常的操作其实机器在接管,有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在运作,外加仪表系统保驾护航。正如飞机在天上一样,驾驶员甚至不必操作;但起飞和降落,则需要如临大敌
。其实,化工厂的检修就像发射火箭一样,必须有严谨而标准的操作规范,阀门要关闭,设备要隔离,能量要切除。之后,再反向操作,逐一解除隔离,再恢复SIS系统。每一步,都不能错;每一步就是大祸临头。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也是周五深夜抢时间检修(本来下午检修,被莫斯科要求推后半天)。导致第二天凌晨还在操作。
深夜人乏,还着急抢回时间。众目睽睽之下,完全无视核燃烧棒的数量已经低于安全值,能量已经极其不稳定。
操作专家依然违反规则,继续抽走燃烧棒。最简单的低级错误,毁掉一个城市。
风险,就是这样。重复性发生的熟能生巧的事情,往往反而最容易懈怠,最是酿成大祸。没有不重样的事故,大型灾难其实都是可以用常识锁定。
期待这次爆炸事故,一定要在人们的质量意识中,深深刻上一笔。否则还会有人流血。#上海石化化工部一区域发生火情# (鸣谢荷兰威科安全专家关总提供的信息[作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