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最大的汽车排放催化剂市场。 “如果不来中国,就不算真正地参与化工行业。”10月10-12日,第四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在山东青岛举行,巴斯夫(BASF)移动源排放催化剂全球高级副总裁吴大牛(Daniel Wussow)在峰会期间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这样说道。 隶属于巴斯夫集团的巴斯夫移动源排放催化剂全球业务部,今年5月将总部从美国新泽西州伊泽林市迁至上海。同时走马上任的吴大牛解释称:“这个决定已酝酿许久。中国在汽车生产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无论汽车、货车,还是卡车、工程机械车辆,都不例外。我们要在最大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这就是我们搬迁总部的原因。” 巴斯夫集团执行董事会主席薄睦乐博士(Dr. Martin Brudermülller)也在2月的年度财报会议上表示,考虑到该集团目前在中国的业务规模和利润,如果不在中国继续开展业务,将给巴斯夫“带来重大风险”。他称:“我们非常清楚巴斯夫的收益和机遇。” 中国市场对巴斯夫这个跨国化工巨头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对中国的增长有巨大信心 薄睦乐在今年2月的年度会议上透露,从地区份额来看,巴斯夫在中国的销售额略高于13%,在德国略高于10%。薄睦乐说:“在风险平衡和风险管理方面,我们必须实现欧洲以外业务的多元化。我们向大家展示的数字表明,这些业务非常具有吸引力,并为我们的盈利能力做出了很大贡献。” 吴大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其管理的移动源排放催化剂业务旨在帮助汽车发动机和后处理系统排出更清洁的空气。 “中国本身就是最大的汽车市场,因此也是最大的汽车排放催化剂市场。”他称,“从汽车行业的角度来看,中国在过去几年中实现了快速增长。实际上,我们从2000年起就开始向中国市场供应催化剂,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我们对中国已经和将要出现的增长很有信心,这也是我们在中国持续投资的原因。” 例如,巴斯夫在亚太地区最大的研发基地上海创新园于2012年正式启用,并先后在2015年、2019年和2023年完成三次扩建。此外,巴斯夫还在广东湛江全面推进其一体化基地(Verbund)项目,希望将其打造为全球化工行业绿色低碳的标杆。 吴大牛称,中国最吸引巴斯夫的是市场因素。据估计,到2030年,中国将占据全球化工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人才也是重要的投资考量因素。“随着业务总部搬迁到上海,我们也将在中国设立全球职位。”他称。 近两三年来,供应链的“短链化”、“近岸化”越来越成为主流讨论趋势。吴大牛称,虽然许多公司已在重新思考库存数量、采购源头、贸易方式等课题,但作为一家跨国公司,巴斯夫的催化剂业务的供应链却很大程度上是本地化的。他解释称:“催化剂含有贵金属,而贵金属的价值很高,由于关税的缘故,如果从一个经济体出口到另一个经济体,成本会很高,所以本地化生产是最合理的商业化解决方案。” “我们的策略是在中国、为中国(in China for China),所以我们的供应链非常强韧。但无可置疑的是,我们的确改变了管理库存的理念。我们在研究分析关键原材料的需求,并优化库存,为可能出现的任何波动做好准备。”吴大牛说。 “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承诺是坚定不移的。”吴大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排放催化剂市场的未来 随着各经济体陆续对碳中和目标作出承诺,逐步减少或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增加新能源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例如,9月底,欧洲理事会发布声明称,已通过关于汽车、面包车、货车和公共汽车排放(欧7排放标准)的立场文件。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也旨在到2030年将碳排放相比2005年的水平减少40%。 这一背景下,主要应用于汽油和柴油发动机的排放控制催化剂还会有用武之地吗? 吴大牛表示:“巴斯夫的员工也时常会提出这一问题。但我倾向于认为,内燃机将在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汽车市场的主导动力系统。所以我们要做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调整,并从现在开始向新的领域投资。” “市场本身从未像现在这样充满各种不确定性。应用于欧洲汽车的欧7标准一开始是一个非常严格的提案,后来通过政治程序变成了一份我个人认为非常软弱或者说被弱化的提案。”吴大牛说,两三周前,英国政府也将内燃机汽车的淘汰时间从2030年推迟到2035年。 从英国政府的行动来看,“这可能是各国政府第一次某种程度上意识到,他们最初设定的最后期限过于雄心勃勃,没有真正反映现实。”吴大牛认为,更现实地说,从充电站到原材料,再到所有相关行业的准备情况,他不认为各地都已像中国一样(准备好了),特别是欧洲和美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电池和电动汽车的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项挑战。 但我认为我们仍可以在中国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实现更多增长。而我们提供的技术确实将有助于清洁空气。”他说。 吴大牛表示,随着每项法规的出台,规则都在变得越来越严格,产品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巴斯夫也在不断开发新技术,以切实满足法规的要求。 “我们正在关注氢能领域。我们认为,氢能领域前景广阔,有包括燃料电池、绿色氢气等多种氢能产品。但同时,这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大量时间和投资研发。”吴大牛表示,巴斯夫正试图覆盖绿色氢能的整条价值链,同时也在努力开发可应用的产品,使未来生产绿色氢能的成本更加低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