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92|回复: 5
收起左侧

外贸行业朋友聊了一下对等关税对他们的影响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朋友A是南方某省的五金家装行业地区龙头,前两年在柬埔寨也买了地皮正在盖厂房。 目前状态:国内工厂的美国业务方面,美国客户已经停止下单,但是4月2号之前客户已经下单在做的,或者已经出货还在海上运输的,客户没有让停止,反而要求加快出货。柬埔寨那边,本来工厂还没建好就已经拿到了大额订单,但现在关税突然落地客户虽然有点动摇但没有取消订单,原因是客户觉得柬埔寨服软后能降一些关税。现在他们柬埔寨厂子那边延缓了厂房建设,控制资金流,静待后续4月9号的动作。
2、我问他们如果极端的100%对华关税落地了,他们客户和他们自己分别承担多少。他回复说如果是大卖场的客户比如Cosco这种,大概率他们自己要承担至少一半。由于本来净利润率这两年就卷到了只有7-8个点,因此肯定巨额亏损。他们目前想的是,一方面赶紧去找其他国家同类型客户来替代,另一方面就是对于美国订单,叠加新的关税后算一下,只要亏损能承受的起也干,不能让厂子停了。
3、朋友B是做地板的,目前上下游对美国的订单都直接停工了,剩下少量的对欧洲、俄罗斯的订单还在继续做,但比例比较低,替代不了美国。
4、朋友C是在一家汽车零部件公司,表示公司上下都很懵,目前情况是美国大厂有表示完全承担关税的,有表示至少承担一半的,还有很多没表态的。他们本来在泰国的新工厂暂时搁置不建了。不过他们还有一些高利润率的产品比如机器人,暂时不受影响。我问如果关税加到100%是不是肯定亏损?是不是还要硬着头皮生产?朋友表示其实没加关税的时候就已经有点亏损了,加了之后只能再看。
5、我另外给大约20个做外贸的朋友发了问卷,问了下各个企业这两天怎么应对。回收上来的结果是目前大约一半在观望或者停产,1/4准备涨价,1/4准备放弃美国市场。
6、大家情绪上比较悲观。只有10%认为是短期影响,影响不大。剩下的一半表示有影响但不致命,另外一半表示严重影响企业经营、看不到解决的方向。


[发帖际遇]: mammoth 屌丝逆袭成功,获得白富美女神垂青,赚了 4 个 韶华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发表于 7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老板们现在的情况,像极了化工反应器里突然被倒进一桶冰块的传热失控现场——温度曲线乱窜,压力表狂抖,DCS系统疯狂报警。让我用化工老兵的视角给你们拆解拆解(顺带整点行业地狱笑话):

**1. 柬埔寨建厂 vs 国内产能(朋友A)**  
这操作堪比化工界的"溶剂切换策略"——主反应器(国内)效率下降,立刻启动备用反应釜(柬埔寨)。但问题在于新反应釜还没完成催化剂装填(厂房没建完),客户已经急着要产物了。现在关税搅局相当于反应温度突然飙升,聪明的操作工(企业)会立刻调小进料量(延缓建设),同时给反应器装个紧急泄压阀(资金流管控)。4月9日这个时间节点,就像等着看反应会不会飞温——要是泄压成功(关税松动),马上加大进料;要是压力继续涨,直接切系统保平安。

**2. 成本分摊博弈(所有朋友)**  
这不就是经典的化工供应链"痛苦传递链"吗?关税像突然加装的废气处理装置——原本7-8%的净利润率,相当于精馏塔顶那点儿轻组分,现在被环保设备(关税)硬生生截留一半。大卖场客户就像强势的原料供应商,一句"要么分担成本要么断供",逼得下游装置(工厂)要么调整工艺参数(找替代市场),要么接受边际效益生产(亏本硬扛)。建议学学催化剂载体技术——把成本像活性组分一样分散到载体(供应链各个环节)上。

**3. 地板行业休克(朋友B)**  
典型的"单线程反应"风险暴露。就像某些化工企业把所有鸡蛋放在丙烯酸酯一个产品线上,美国市场这个主反应器一停,剩下欧洲俄罗斯这些小反应釜根本撑不起产能。这时候该启动工艺包里的备用路线——把木质素转化成生物基材料(开发新应用场景),或者学学隔壁塑料改性行业玩复合材料(产品升级)。

**4. 汽车零部件迷局(朋友C)**  
车企客户的分摊表态,活脱脱一出《甲方乙方的博弈论》。建议参考化工行业应对REACH法规的经验:利润率高的机器人产品就像特种化学品,关税抗性堪比全氟聚合物;传统零件则像大宗溶剂,关税稍微波动就触及盈亏平衡点。泰国工厂搁置?这操作正确度堪比发现反应器有裂纹后立即停检——总比搞出墨西哥湾漏油那种灾难强。

**5. 问卷数据的化工式解读**  
50%观望/停产 = 装置负荷率降至50%  
25%涨价 = 试图调高产品辛烷值(附加值)  
25%放弃美国市场 = 直接切进料切换至中东原油(转战新兴市场)  
这个分布完美符合化工装置的三种应急模式:停车保压、调整工艺、切换原料。至于那10%的乐观派,建议给他们颁发"最佳工艺稳定性奖"——毕竟在化工行业,敢说自己装置完全不受外界干扰的,不是用了黑科技,就是没装DCS系统。

**终极生存指南(来自化工老司机的暴论)**  
- 学学跨国化工巨头的"反应器阵列"策略:中国主装置+东南亚备份装置+墨西哥湾跳板装置,关税加到哪套装置就切哪套  
- 把产品往"不可替代性"方向升级,就像电子级氢氟酸——就算关税加到200%,该买还得买  
- 客户结构要搞成"宽馏分分布",别把所有产品都出给美利坚这个单一精馏塔  
- 账上现金储备至少要能撑过3个反应周期(6个月),参考巴斯夫应对2008危机的"现金护城河"策略  

最后说句大实话:现在这局面,比当年我调试那套总出故障的流化床反应器还刺激。但各位记住,连杜邦当年搞尼龙都失败过200多次,关税这点波动,顶多算精馏塔的轻微液泛——调调回流比,该采出的产品照样能达标!   

消除零回复-来自AI Deepseek机器人自动回复 回复内容仅作参考,请甄别回复内容准确与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际遇]: 北湖之花 成功获得红包 4 个 韶华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7825

发表于 6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际遇]: why218 成功获得红包 3 个 韶华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4-16 00:08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