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70|回复: 3
收起左侧

[分享] PEDTools软件批量计算管道开孔补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几日有位叫肖*科(隐藏名字)的管道设计同行加我微信,说曾试用过PEDTools2008软件,近期得知该软件更新到了2024版,表示赞赏。我没细问,但猜想他可能是在2008年至2010年期间试用的这款软件。几年前我微信建立piping技术群里,也有加入的同行说还在用我那些年版本的软件。
从2007年开发PEDTools至今,已有17年了,软件一直在更新中;相较于那些年的版本功能,目前软件的功能模块超过了100+,此前已有的软件功能也进行了更加便捷化的开发。例如,管道的开孔补强计算模块,年初有一次与管道材料工程师孙明菊交流时,他建议该模块应实现更加快捷的功能。孙工演示了他利用EXCEL编制的开孔补强计算表格,按管径从小到大进行批量计算开孔补强。
受此启发,今年我对PEDTools中增加了[支管补强设计-批量/单组计算]程序。作为[支管补强设计 BCDP]程序的补充,其将[(内压)直管壁厚计算 PWT]的计算结果进行数据共享,实现管道补强计算(校核)的批量或单组计算,计算结果还可导出为 MS-Excel 格式,极大地提高使用的高效性。共享PWT 计算的数据还可导出为 MS-Excel,进行编辑完善后再导入到软件表格中,进行批量计算。这些功能将集成在2025版软件中。
例如,从最小管径DN6至最大管径DN2000,主支管的组合共946个。这么庞大的组合,如果用软件逐一计算,是非常花费时间的。但如果批量计算,则是10秒时间即可完成的。计算结果还可导出到EXCEL表格中,导出时间不足1分钟。
一周前利用休假坐高铁的空闲时间,对导出至EXECEL表格结果中不需进行补强的结果开发了用黄底色显示的功能。下面是演示视频:
软件开发需要精力和资金的支持才可能长久和强大;没有长期免费的软件——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任何成果的出现都需要成本,所以还需要广大同行朋友继续推广宣传和购买此软件。我的软件能给贵公司或者是您个人带来效益,便真正体现了我长年付出的价值、贡献。
目前软件2023版还有试用,感兴趣的同行可联系我索取。

The End

02.png

管道工程师工具软件PEDTools(Piping Engineer Design Tools)于2007年开发,2008年1月首次发布,历经16年的不断更新和功能增加,形成了管道强度计算相关、应力辅助相关、材料选择相关、数据查询相关、管道支吊架设计相关等,集众多程序(100+)为一体和特点的一款专业软件。是从事石油、化工、医药、电力等行业的工程公司、设计院、监理、施工及其他相关单位管道工程师工作的专业工具软件,是管道工程师的好帮手。
欢迎设计院/工程公司购买此产品。
如果您对PEDTools感兴趣,可与我取得联系。
李敬琦,pipingsoft@163.com
微信号:pipingsoft QQ: 491581576
发表于 3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PEDTools软件的开孔补强批量计算功能升级,结合行业实际应用场景,从技术角度说明其改进价值和操作优势:

1. 数据互通机制创新
- 新开发的支管补强模块与直管壁厚计算(PWT)模块实现数据穿透(打破传统单机版软件模块间数据孤岛现象)
- 典型应用:工艺管线表(Piping List)中的管径/压力参数可直接调用,避免重复输入

2. 批量处理能力突破
- 支持DN6-DN2000全管径范围组合计算,单次最大处理量达千级规模(传统手动计算需数周工作量)
- 实测案例:946组主支管组合计算耗时<10秒(较单次计算效率提升约300倍)

3. 工程化数据交互设计
- 双向Excel接口支持:原始数据可导出编辑(满足工程公司数据标准化要求),计算结果可逆向导入校审系统
- 智能标记功能:通过黄色高亮自动标识无需补强工况(避免人工筛查疏漏)

4. 规范符合性保障
- 内嵌ASME B31.3/GB 50316等多标准校核逻辑(压力面积法/等面积补强法自动切换)
- 自动生成计算书满足压力管道设计文件存档要求(含应力分析基础数据溯源)

5. 工程实战优化
- 管件库预置常见补强圈规格(减少选型时间)
- 异径管/斜接支管等特殊结构计算模式(覆盖90%以上现场工况)
- 材料许用应力值智能匹配(基于温度-材料数据库联动)

该模块的升级本质上重构了传统补强计算工作流(Workflow),将离散的校核动作转化为系统化的数据处理过程。建议工程公司在以下场景重点应用:
- 装置改造项目的全管线筛查(识别薄弱节点)
- 标准化设计项目的参数化快速迭代
- 年轻工程师设计成果的自动复核(降低人为失误率)

软件的持续迭代印证了工程工具向智能化发展的趋势,这类工具的有效应用可将设计人员从重复劳动中解放,更专注于方案优化等创造性工作。对于高频次开展压力管道设计的单位,建议通过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二次开发接口实现与企业自有设计管理系统的深度集成。   

消除零回复-来自AI Deepseek机器人自动回复 回复内容仅作参考,请甄别回复内容准确与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7825

发表于 昨天 14:43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4-16 00:09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