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化工产业正处于“供需再平衡”的关键阶段,行业景气度触底修复与结构性成长机遇并存。结合政策导向、供需格局及技术升级趋势,投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向:** 一、行业现状:景气磨底中酝酿反转盈利低位徘徊,供给逐步出清
2025年上半年,化工行业整体处于景气磨底期: 化学原料/纤维/橡胶塑料制造业利润同比分别为-4.4%、-11.7%、+3.6%,仅15.6%的化工品价差处于历史50%分位以上; 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叠加政策“反内卷”(治理低价竞争、淘汰落后产能),供给端迎来边际改善。 成本压力缓解,库存周期转向 原油、煤炭价格中枢回落(布油预计65-70美元/桶震荡),中游化工品成本压力减轻; 行业库存连续多月同比负增长,进入“主动去库”向“被动去库”转换阶段,补库需求有望启动。 二、核心投资主线:聚焦三大方向(1)顺周期弹性品种:供需格局优化受益于产能收缩+需求刚性,景气度有望率先反弹: 细分领域核心逻辑代表企业制冷剂三代配额制落地,供给刚性叠加空调/冷链需求增长,价格进入长周期上行通道(巨化股份、三美股份) 涤纶长丝产能扩张尾声,油价触底+内需复苏带动盈利修复(新凤鸣、桐昆股份) 弹性逻辑:制冷剂配额分配后供给缺口扩大,R134a/R125等主流品种价格年内涨幅已超30%;钾肥因俄罗斯终止黑海粮食协议推升种植意愿,库存去化加速。 (2)稳增长方向:需求长期韧性政策驱动内需扩张,关注与民生/基建强关联领域: 民爆:西部大开发+海外矿山需求增长,行业集中度提升(CR10超60%),龙头业绩确定性高(雅化集团、广东宏大); 代糖/氨基酸:健康消费升级带动甜味剂需求(阿洛酮糖新获批食品原料),饲料添加比例上升推动氨基酸市场(梅花生物); (3)新质生产力:高端材料国产突围技术突破+产业链安全需求,新材料成长空间广阔: 电子特气/光刻胶:半导体国产化加速,本土企业实现“提纯技术+配方”突破(金宏气体、彤程新材); 高性能聚合物: PEEK材料:人形机器人轻量化核心材料,替代金属齿轮/轴承(中研股份、沃特股份); COC/COP光学材料:AR/VR镜头关键材料,国产替代突破海外垄断(阿科力、拓烯光学); 生物基材料:合成生物学成本下降,“非粮”技术打开应用场景(凯赛生物、华恒生物)。 下表总结了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关键材料国产化进展: 材料类型应用场景国产化进展代表企业 PEEK材料:人形机器人、航空航天性能达国际水平,成本优势显著(中研股份、沃特股份) COC/COP光学材料:AR/VR镜头、医疗包装打破日本垄断,下游厂商替代意愿强烈(阿科力、拓烯光学) 三、其他高确定性机会轻烃化工龙头:原料轻质化(乙烷裂解)具备成本优势,卫星化学等企业受益低碳转型24; 周期成长白马:万华化学(MDI格局优化)、华鲁恒升(煤化工成本领先)等龙头在景气底部具备扩产与抗风险能力; 高股息策略:央企改革下经营效率提升,中国海油(股息率7%+)、中国石油现金流稳健。 四、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全球GDP增速放缓(IMF预测2025年+2.8%)压制需求; 产能投放超预期:部分子行业若无序扩产可能延缓景气修复; 地缘政治与油价波动:中东冲突、关税政策扰动供应链(如美国乙烷出口限制取消利好轻烃)。 总结2025年化工投资应把握 “景气修复+高端突破” 双主线: 短期布局供需改善的顺周期品种(制冷剂/钾肥/长丝),中期关注新材料国产替代(电子特气/PEEK/COC)及龙头企业的全球化竞争力。政策驱动下,行业供给侧优化与估值低位(细分化工指数PB处于10年11%分位)提供安全边际,三季度或迎周期反转重要窗口。
作者:那时阳光_**
链接:https://xueqiu.com/1004072732/342196967**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