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论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56|回复: 2
收起左侧

天涯神贴:你的贫穷都是被设计好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4 小时前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天涯神帖。
这是一个局,一个人 22 岁大学毕业,60 岁退休,他工作的时间只有短短的 38 年,这38 年里只有14000 天。这14000天除了双休日、节假日、逢年过节、结婚生娃、回老家、生病,也只有1万天。如果一天赚 100 块的话,普通人生的财富上限是 100 万,那如果是 200 块呢?就是 200 万。
从小到大,我们都始终生活在一个局里面,都是给你设计好的套,你赚再多的钱永远都不够花。有没有这种感觉?因为这个世界不需要那么多的有钱人,如果人人都有 8000 万,谁来扫厕所,谁来倒垃圾,谁来种地,谁去打螺丝,谁去送外卖,谁来跑滴滴,那些脏活累活谁来干?
想要维持这个社会的良性运营,需要维持 80%的人终生是穷人。为了想方设法地维持这些人的贫困,一个无形的手,用了很多的手段。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早上从这个热乎乎的被窝里面钻出来去上班,你是热爱公司还是热爱老板,还不是为了图那碎银几两?
社会要发展,就要解决懒。人之初,性本善,为他好:他就干;人之初,性本懒,要他干你就得管,那怎么管呢?那就是让他没钱,他才会干。
我们看到了这个真相,那我们如何去破局呢?我现在给你揭露真相,你当下在哪?你是被谁吃,你是吃谁的?那你就要找到你的生态位。
什么叫生态位?在古代有四个生态位:士、农、工、商。农就是农民,工就是工匠,商就是商人。他为什么这么排序呢?因为 5000 年的中华文化,4900年是农耕文明,他需要农民种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为我们需要有人去种地,是不是就把它的地位往上抬一抬,但是种地实际情况是收获太少了,所以把他的地位抬高一点,是不是有一点安慰奖的意思?
然后是士农工商的“工”,历代对工匠是看不起的,叫奇技淫巧,叫雕虫小技,使人看不起“工”,但是“工”还在“农”的后面,你有没有发现在古代“商”还排在“工”的后面,还不如人家的雕虫小技、奇技淫巧,把“商”踩在脚底下,你知道为什么吗?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真相。
大秦帝国里面商鞅变法,他写过一本书,叫《商君书》,他说想要让国家好管理,就要抓住农民的力量,因为农民占的数量大。那怎么样能把农民管理好呢?这句话有点扎心,就是把他们牢牢地捆绑在土地上。
《商君书》对于农民有五大策略,第一个叫弱民,弱化他,让他变得弱;第二个叫贫民,让他穷,没钱他就老实了;第三个叫愚民,让他愚蠢,不让他学东西,或者说往他脑袋里面注水,让他学错误的东西;接着叫疲民,让他疲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跟拉磨的驴一样,把他累死,回到家里倒头就睡,啥也不想,只会干活这就叫疲民。
最后再加上一个辱民,羞辱他,让他下跪,让他低头,让他长跪不息,让他没有尊严让他膝盖粘着地。所以有人经常讲,跪的时间久了,就真的站不起来了。
这 5 招连环掌打下来,有没有发现很多人就开始有怒气,那有的人就问商君,他要是还不听话怎么办呢?商君说他不愿意做顺民,就杀了他。
所以这是士农工商的来源,那为什么要这样管呢?因为农民种地,种的是国家的地,你做的所有的工匠,你是为皇城,为皇家做服务,只有商人是游离在他们中间的,他管不了你,你做的是贸易,你做的是交换,他管不了你,就打压你,把你踩在脚下,因为只有商人是知道了财富密码的,今天也一样,他也是有生态位的。
今天的生态位 1.0 的段位叫做体力劳动者,这些人叫做卖身的。保洁、保安、农民工、滴滴司机、外卖员。体力劳动者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赚钱,他们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时间陷阱,一天只有那么多的时间。第二大问题呢,就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衰减,老了干不动了,只能当保安。
体力劳动者是这个社会的基石,但是他们也是最可怜的一群人,手停口停,收入归零奋斗一生,两手空空,他们受尽了生活的困顿,有一个专门给他们量身定制的词叫勤劳致富。
我们来看一看底层劳动者他们的生活现状,他们是不是在工地削钢筋,是不是在地头刨土是不是在马路上送快递,是不是在工厂打螺丝?所以底层劳动者有没有发现一个特点,因为他们的工作场景是广阔的空间,所以嗓门特别大,脾气特别暴。他们一生工作不稳定,收入不稳定圈层不稳定,情绪不稳定,经常四处打工。
这些人他的第一次觉醒是自从开始培养儿女,你只要愿意上学,砸锅卖铁都供你,你再也不要像爸爸妈妈这样,一辈子没有个稳定的工作,一辈子没有个稳定的收入,苦死了,你一定要考好大学。
于是他的孩子考上了所谓的好大学,当了医生,当了律师,当了会计师,这个时候就完成了阶级的逆袭,进入到了第二个段位,就靠技术赚钱,从卖身的变成了卖艺的,从拿铁锹的变成了拿手术刀的,从摇头拉机的变成了敲键盘的。
当他们靠技术赚钱的时候,就实现了阶层的跨越收入从不稳定变成了稳定,是不是年薪也可以达到十来万,有到好点的还可以做到二三十万,但是不可能大富大贵,你见过哪个医生他有大富的,你见过哪一个教师他可以大富的,他只是脱离了他的圈层,只是从拿铁锹的变成了拿手术刀的,从摇拖拉机的变成了敲键盘的,它只是完成了工种的改变。
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中产,因为你手头没有生产资料,只有高级打工仔,靠技术是赚不到大钱的。你想要破局,你一定要做一个质的飞跃,我不卖我自己的劳动力了,比方说我卖水,一瓶我只赚一毛钱,我就可以一星期之内给他销售够 10 万瓶。
所以所有赚钱的人,他真正的破局就是从卖自己的身到卖自己的艺,然后到去卖别的东西,我手里边有一个工具,我就可以把它卖到 1万份、2 万份、3万份,这里边破局的核心叫做“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解放自己。
所以普通人家的普通孩子如何绝地反击,逆天改命,如何跳出别人给你设计的局呢?就一个点,卖货。从卖身到卖艺变成卖货。什么叫卖货呀?把商品卖出去叫销售,把项目卖出去叫招商,把公司卖出去叫融资上市把你自己卖出去叫结婚,把你的教育观念卖出去就叫培养小孩。
有的人讲我不是卖货的,我是个农民工,你也是卖的,你卖的是自己的体力,用血汗来换钱。有人说我不是卖货的,我是个会计,那你也是个卖货的,只不过你是个卖艺的,你卖的是自己的技术。其实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是用来卖的,人人都是销售员,你都在用你所有的东西跟这个世界交换。
凡是你买不起豪车,买不起豪宅,买不起你想要的东西,只有一个点,你不会卖,或者说你卖的少。任何一个人要学的第一项基本功就是会卖货,拼命地去卖货。
 楼主| 发表于 4 小时前 显示全部楼层
从化工人的角度又能怎样呢??

化工人的破局:从烧杯到产业链的价值跃迁
在化工园区的蒸汽管道旁,在实验室的通风橱前,在中控室的仪表盘后,藏着一群与分子、反应、工艺为伴的人。22 岁带着化工原理的公式走出校园,60 岁伴着装置的轰鸣声退休,38 年职业生涯不过 14000 天。扣除检修停工、设备调试、工艺优化的日夜,真正能沉淀价值的时光,其实更短。
有人说化工是 “慢行业”,一套装置从设计到投产要 3 年,一个催化剂配方从研发到工业化要 5 年,一个产业链从低端到高端要十年磨一剑。可正是这 “慢” 里,藏着最现实的生态位 —— 就像反应釜里的物料分层,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 “相态”。

化工场的 “生态位”:从阀门到标准的跃迁
刚进厂时,你可能是精馏塔下的巡检工,每天记录温度、压力、流量,重复着 “看表、调阀、报数据” 的循环。这是化工生态里的 “基础相”,就像合成反应里的原料,不可或缺却容易被替代。你知道吗?一套智能控制系统上线,能替代 3 个巡检岗的重复劳动 —— 这不是否定价值,而是提醒:单纯依赖 “体力 + 经验” 的重复劳动,就像在固定床反应器里走单程,产能天花板肉眼可见。
再往上走,你成了工艺工程师,拿着 PID 图纸优化反应参数,在技改会上争论 “转化率提升 0.5%” 的方案。这是 “技术相”,靠专业吃饭,就像催化剂能加速反应却自身不消耗。你解决了困扰车间半年的 “结焦难题”,让装置连续运行周期从 30 天延长到 90 天,收入稳定了,地位提升了 —— 但你发现,工艺优化的边际效益总会遇到瓶颈,就像再高效的催化剂也受限于反应条件。
更高处,是能定义 “游戏规则” 的人。他们带着团队研发出可降解塑料的核心单体,把实验室的小试数据变成万吨级生产线;他们打通 “原油 - 烯烃 - 聚烯烃 - 改性材料” 的产业链,让产品从通用料升级为光伏背板专用料;他们拿着自主研发的工艺包,和海外企业谈技术授权 —— 这才是化工生态里的 “价值主导相”,不再是 “卖体力”“卖技术”,而是 “卖解决方案”“卖行业标准”。

破局的密码:在分子运动里找 “增量价值”
化工行业从不缺努力的人。车间师傅能闭着眼摸出阀门的松紧度,分析员能凭色谱峰的微小偏移判断杂质来源,这些是安身立命的本事,但不是破局的关键。就像合成氨反应,光有高温高压不够,得有合适的催化剂和循环系统,才能让原料转化率突破理论极限。
破局的第一步,是跳出 “单一操作岗” 的思维。你巡检时发现的 “管道结垢”,能不能变成一篇《关于某介质输送管道防结垢工艺优化》的论文?你调试设备时总结的 “异常工况处理手册”,能不能变成企业标准?把重复劳动提炼成技术经验,就是从 “原料” 到 “中间体” 的升级。
破局的第二步,是看懂产业链的 “价值传导”。你在 PVC 车间调聚合度时,有没有想过下游型材厂为什么总抱怨 “韧性不足”?你在精细化工车间生产医药中间体时,知不知道制剂厂为了降低杂质含量多花了多少成本?化工的价值从不是孤立的反应收率,而是 “我的工艺能不能让下游更赚钱”—— 这才是 “卖货” 的本质:不是卖产品,是卖 “产品带来的增量价值”。
破局的第三步,是让技术长出 “市场腿”。某团队研发出低 VOC 涂料树脂,不仅自己建生产线,还联合涂料厂做应用测试,帮家具企业拿到环保认证 —— 他们卖的哪里是树脂,是 “家具出口的环保通行证”。这就是化工人的 “生态位升级”:从 “做技术” 到 “让技术被需要”,从 “懂工艺” 到 “懂产业链的痛点”。

化工人的底气:在硬核领域里建 “护城河”
有人说化工苦,装置 24 小时运转,检修时在烈日下爬塔,寒冬里钻管廊;有人说化工难,一个参数波动就可能让批次报废,一套工艺包研发要烧掉上亿元。但正是这 “苦” 和 “难”,筑起了最宽的护城河 —— 这里没有 “躺赢” 的捷径,却有 “深耕者必胜” 的公平。
38 年职业生涯很短,但化工行业的价值周期很长。你今天调试的某套锂电池电解液装置,可能支撑未来十年新能源汽车的续航升级;你现在优化的某套环保处理工艺,或许会成为 “双碳” 时代的行业标杆。所谓破局,不是逃离化工场,而是在这个硬核领域里,从 “被流程定义” 到 “定义流程”,从 “执行标准” 到 “制定标准”。
从烧杯里的小试,到装置里的大生产,再到产业链的价值闭环 —— 化工人的破局,从来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分子的运动轨迹里,找到属于自己的 “反应路径”:让每一份技术积累都变成 “可复制的价值”,让每一次工艺优化都连接 “市场的真实需求”。
毕竟,化工的世界里,最珍贵的不是反应釜的容积,而是你能不能成为那个 “让反应朝着更高价值方向进行” 的 “催化剂”。

[发帖际遇]: chemicalONE 乐于助人,帮助不愿意过马路的老奶奶过马路,奖励 1 个 韶华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请勿灌水,请勿发布无意义纯表情或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猛犸论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7-22 16:28

Powered by 猛犸论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