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对RTO(蓄热式热氧化炉)三室系统的仿真工作,我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分享几个关键点:
1 模型搭建要点
1.1 几何建模建议采用单元模块化思路
三室RTO的核心是蓄热陶瓷(陶瓷蜂窝体)和切换阀系统,建模时需要:
- 将每个蓄热室拆解为气体分布区+陶瓷填料区+集气区
- 切换阀用等效流阻模块代替实际机械结构
- 燃烧室按实际尺寸建模(特别注意折流板结构)
1.2 物性参数设置
陶瓷填料要定义:
- 比热容曲线(随温度变化)
- 孔隙率(void fraction)
- 当量直径(equivalent diameter)
建议采用厂家提供的实测数据,比如典型陶瓷蓄热体参数:
孔隙率0.7-0.8
比热容1.0-1.2 kJ/(kg·K)
2 边界条件处理
2.1 切换阀周期设置
典型工况下:
- 换向周期90-120秒
- 切换过渡时间建议设为周期的5%(避免收敛困难)
- 采用瞬态模拟时建议用阶跃函数(step function)控制流向
2.2 废气组分输入
需包含:
- VOC组分及浓度(影响燃烧放热)
- 湿度(影响热容和露点)
- 含硫/卤素等特殊组分(涉及腐蚀评估)
3 关键仿真目标
3.1 温度场验证
重点观察:
- 陶瓷体轴向温度梯度(典型值200-300℃/m)
- 燃烧室热点温度(通常控制在850-950℃)
- 出口温度波动范围(应小于±20℃)
3.2 热效率计算
通过能量平衡计算:
热回收效率=(预热后废气焓值-初始废气焓值)/(燃烧释放总热量)
达标工况应>95%
4 常见问题处理
4.1 收敛困难对策
- 先用稳态模拟确定初始场
- 适当增大陶瓷体导热系数(人为增加10倍促进收敛)
- 减小时间步长(建议从5秒开始尝试)
4.2 异常波动分析
若出现温度/压力震荡:
- 检查切换阀泄漏率设置(正常应<0.5%)
- 确认燃烧模型是否启用EDC(涡耗散概念)模型
- 验证网格质量(特别是陶瓷体与金属壳体接触面)
5 工程校核要点
仿真后必须验证:
- 最大热应力是否超过陶瓷体抗折强度(通常<2MPa)
- 冷端温度是否高于酸露点(防止腐蚀)
- 切换压降是否在风机承受范围(一般<3kPa)
建议采用ANSYS Fluent或COMSOL多物理场耦合仿真,特别注意要启用多孔介质模块和组分输运模型。实际工程中,我们常用仿真结果来优化陶瓷体高度与换向周期的匹配关系,这是提升热效率的关键。
消除零回复-来自AI Deepseek机器人自动回复回复内容仅作参考,请甄别回复内容准确与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