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望CAD又被告了,这事有多严重? 7月31日凌晨,相关新闻报道:中望软件被Autodesk(AutoCAD母公司)在美国起诉,指控其侵犯著作权。这不是第一次,更可能也不是最后一次。
不难发现,案件表面是知识产权纷争,实则背后指向一个老问题:国产工业软件,为什么总活在“阴影”之下?
中望走到今天并不容易,从1986年起步,到今天能和AutoCAD正面对抗,是一代代工程师“憋着一口气”干出来的。 但正发展得有些势头,就迎来国外软件巨头的连环追击,这真不是商业博弈那么简单。
这不是中望一个人的事,而是国产工业软件的集体困境。 国产工业软件真的“自主”了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过去说起。 国产CAD软件早年得靠IntelliCAD“搭梯子”——那是美国IntelliCAD技术联盟开发的一个开源CAD平台。
这就像你开了家饭店,锅碗瓢盆全是租的,顾客再多,也不敢说自己是真正的老板。 直到近几年,中望软件终于完成自研,开始摆脱依赖。但话说回来,即便技术是自己的了,市场环境却变了。
Autodesk起诉你,不仅仅是因为你强了,更是因为你“开始威胁了他们的饭碗”。 所以国产软件最大的挑战,不是有没有技术,而是能不能在别人主导的游戏规则下活下来,并且反过来制定规则。 为什么连ERP也要“去外国化”?CAD是做图纸的工具,ERP是管企业的“神经中枢”,一个动设计,一个管生产,背后本质一样:只要控制住,就能控制产业链。
早些年,SAP、Oracle等国外软件巨头几乎把中国高端ERP市场包了圆,国产软件在中小企业里“打零工”。 直到这几年,形势开始变了——不是因为国产ERP突然强到爆棚,而是企业用户自己变了。 他们受够了国外软件“动不动几百万”的报价、年年涨价的授权费、动弹不得的二开环境。
这时候,有国内软件厂商金蝶、用友,还有像云表这样的无代码平台出现,成了企业和产业链工厂的有力数字化工具。
特别是云表主打“画表格”、不写代码,管理流程、数据、审批全都能一表打通。 类似Excel操作方式,还支持WMS、MES等复杂系统,一键生成手机端应用,适配鸿蒙系统,开发和人力成本却比传统ERP低一个数量级。
更关键的是,云表这种“人人可搭建”的模式,让企业不再被IT部门“垄断”。 老板、车间业务人员都能动手搭建流程,极大提升了响应速度和灵活性,后续随改随生效。 这不仅是技术趋势,也是产业权力的重新分配。
但国产软件要走出去,就得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在不被围剿的前提下突围?现在的态势很像当年的WPS,一开始被骂是“盗版”,后来靠自研站稳脚跟,如今在政府和企业场景里站稳脚跟。而CAD和ERP这样的工业软件,也到了这样的临界点。
这不是偶然,这是产业竞争最真实的残酷面。 你一旦从替代走向创新,你就不再是“廉价版本”,而是“挑战者”。 挑战者必须要比现有玩家更快、更便宜、更灵活,才有资格有一席之地。 总结当然,答案当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如果只是换了套皮、价格便宜点,那注定走不远。 但如果你能打破技术门槛、降低实施门槛、改变使用方式,那你就真正站在了新周期的门口。 那么,那时候自主可控就不再是国家战略,而是市场选择。 最后,你有什么不同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