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五哥 于 2015-3-12 01:52 编辑
换热器选型的工艺计算:
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pdf
(285.11 KB, 下载次数: 18146)
2 G2 \$ Y& G" C9 G: {: B! u
% u) b- l1 q' g$ S+ E, W# @( M( x
1>按流体种类、冷却流体的流量、进出口温度、工作压力等计算出需要传递的热量。
$ c* ]" F- T$ }9 H" ~2 k+ L. v3 @2 M3 G$ h* m* l! [' l: C
2>根据流体的腐蚀性及其它特性选择管子和壳体的材料。并根据材料加工特性,流体的流量、压力、温度,换热管与壳体的温度,需要传递热量的多少,造价的高低及检修清洗方便等因素,决定采用哪一种类型的管壳式换热器。5 A. [$ E& k) N* W9 n) ~- m-J6 Y3 ]
- D. D, B9 ?: J4 n2 e) l) n
3>确立流体的流动空间,即确定管程与壳程内分别是什么介质
; L+ v9 H$ r6 |0 E; P% b& P. G3 f$ ^( ~" k'N# U6 t
4>确定参与换热器的两种流体的流向,使并流、逆流还是错流。并计算出流体的有效平均温差.
; q$ {6 z" U* j4 k. S8 Q) Z0 I" L) b, Z/ |$ ?& R- ?0R
5>根据经验初选传热系数K,并估算所需传热面积A。
6 ~0 |; K6 q( r# ] E4 Z& [- n+T7 |
6>根据计算出传热面积A,参照我国管壳式换热器标准系列,初步确定换热器的基本参数(管径、管程数、管子根数、管长、管子排列方式、折流元件等的型式及布置、壳体直径等结构参数)。; h( f2 |! v4 G( ^3 y1 f
7 A% u: Y+ m5 ~' r2?8 m
7>根据确定的标准系列尺寸,进行传热系数的校核和阻力降的计算。最后按标准选用换热器或者进行机械设计。
1 m o; X& g6 f3 s) N* G8 [# S% S4 z! m7 c& S! }4 V2m
2、机械设计计算6 C+Y7 N( {1 u, a) T
# \" @/ b) S6z3 g. Q' m' q4 {6 {9 d
机械设计计算包括:
# H5 g3 B: I3 x3 U
1 C0 j/ K. z$ T4 h6 K, z5 f
(1)壳体和管箱壁厚的计算
4 d( t( H2 N) F% s# \
6 W" M6 ]$ {1 D9 n
(2)管子与管板连接结构设计
! f1 k. X6 k& @9 u1 J4 k) a. z) b, k/ s% m! k+ L
(3)壳体与管板连接结构设计'p2 | O) g( F0 N6 a, O: f: U
2 k' {$ B4 e- Q9 F3 }7 y
(4)管板厚度计算
' k0 W& F' c& g& q: M&W- G$ Q' I'j' l+ K6 \& \) \0 ^& v- H& V* m
(5)折流板、支持板等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g! h/ t+ R, T$ D7 o/ \
) h5 \& ^( C,\3 p. \/ Q( v m# J
(6)换热管与壳体在温差和流体压力联合作用下的应力计算
! d7 c" r8 I4 @
2 O. X$ N7 G- G* }8 h+ Y9 v
(7)管子拉脱力和稳定性校核3 W9 {- o% j* U; a) s/ d# K$ O%k
- F. S7 {4 }- W
(8)判断是否需要膨胀节,如需要,则选择膨胀节结构形式,并进行有关的计算。 I$ [7 O* y# u
: ^4 I5 q& {* V3 u1 D" o
(9)接管、接管法兰、容器法兰、支座等的选择及开孔补强设计
Aspen模拟软件辅助设计(用HeatX模块):
aspen换热器设计.pdf
(4.33 MB, 下载次数: 1765)
换热器设计初步计算.ppt
(2.58 MB, 下载次数: 1995)
换热器详细核算.ppt
(2.15 MB, 下载次数: 969)
主要步骤分两步:
-、使用HeatX模型中的short-cut进行初步设计计算,得到理论传热面积,出口温度或其他关于换热器设计所需的数据,其中分区页所列数据对于换热器的选择很重要
二、经过初步设计计算(short-cut),然后进行详细核算(detailed),通过Geometry)选项可以设置换热器(通过工艺手册查找)的管壳程以及附属部件的属性和信息,通过计算结果,可以检查所选的换热器时候能够满足要求(其中包括传热面积,各部件所承受压力,流量以及各区所需要的传热面积),如不合适,再选择其他换热器反复核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