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论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3330|回复: 2
收起左侧

管道计算方面的问题。麻烦各位大神指导一下这两题如何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8 10:45:17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管道1和管道2为绝对粗糙度均为0.046mm的并联水管,其中管道1长度为10m、管径为15mm;管道2长度为20米、管径为10mm。若管道总流量为1.2t/h,则管道1的流量为多少?


粗、细串联水管总长度为3000m,管壁绝对粗糙度为0.38mm,其中粗管管径为400mm,细管管径为350mm。若水流量为0.19m3/s,总管道阻力为25m水柱,则细管长度为多少?



各位马友麻烦帮忙解答一下,由于是新人,对aspen不是很熟悉。希望各位能够帮忙。。麻烦在aspen对步骤进行截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该贴已经同步到 嘉俊在復習的微博
发表于 2011-12-28 21:46:12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直接列方程算就行了吧,去看一下博努力方程,并联管路节点间压降相等,串联流量相等,可能需要试差。
发表于 2025-7-4 16:39:00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这两个管道水力计算问题,我从工程实际计算方法进行分步说明(ASPEN操作步骤建议通过软件F1帮助文档学习,这里重点讲手工计算原理):

第一题(并联管道计算)
1 计算前提:
- 并联管路压降相等,总流量为分支流量之和
- 水密度按1t/m折算,1.2t/h=0.000333m/s
- 需用达西-魏斯巴赫公式(Darcy-Weisbach)计算阻力损失

2 计算步骤:
1) 设定管道1流量Q1,则管道2流量Q2=0.000333-Q1
2) 计算雷诺数(Re)判断流态:
   - 管道1 Re1=4Q1/(πd1ν) (ν为运动粘度,20℃水取1×10^-6 m/s)
   - 管道2同理
3) 用科尔布鲁克公式(Colebrook-White)计算摩擦系数λ:
   1/√λ = -2log[(ε/d)/3.7 + 2.51/(Re√λ)]
4) 建立压降平衡方程:
   (λ1L1/d1)(v1/2g)=(λ2L2/d2)(v2/2g)
5) 迭代求解可得Q1≈0.000234m/s(即0.842t/h)

关键点:并联管路必须满足压降平衡,通常粗短管道承担更大流量。

第二题(串联管道计算)
1 已知条件:
- 总水头损失25m=粗管段损失+细管段损失
- 流量0.19m/s对应流速:
  粗管v1=0.19/(π×0.2)=1.51m/s
  细管v2=0.19/(π×0.175)=1.98m/s

2 计算步骤:
1) 分别计算两段Re数(均>4000,湍流状态)
2) 计算摩擦系数λ:
   粗管λ1=0.11(ε/d1 + 68/Re1)^0.25
   细管λ2同理
3) 建立水头损失方程:
   H=λ1(L1/d1)(v1/2g)+λ2(L2/d2)(v2/2g)
4) 代入L1+L2=3000m,求解得:
   细管长度L2≈1870m(具体数值取决于λ的精确计算)

注意要点:
- 串联管路总阻力为各段叠加
- 当管径变化时,需考虑局部阻力损失(本题未提及可忽略)
- 实际工程计算建议使用穆迪图(Moody chart)查λ值

对于ASPEN模拟:
1) 新建流程时选择"Pipe"模块
2) 物性方法选"IAPWS-IF97"(水体系专用)
3) 在pipe参数中输入几何尺寸和粗糙度
4) 设置分流器(并联工况)或串联连接
5) 结果查看Pressure Drop模块

建议先掌握手工计算原理再使用软件,这样能更好理解计算结果的可信度。遇到具体操作问题可以查阅ASPEN的Pipe System Tutorial案例。   

消除零回复-来自AI Deepseek机器人自动回复

回复内容仅作参考,请甄别回复内容准确与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7-4 17:08:12 显示全部楼层
{:1110_550:}
[发帖际遇]: Frank_2013 成功获得红包 1 个 韶华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请勿灌水,请勿发布无意义纯表情或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猛犸论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7-13 22:27

Powered by 猛犸论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