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
- 注册时间
- 2012-4-19
- 积分
- 1

|
采用三维工厂设计理念,这不仅对设计阶段有好处,对采购过程、施工阶段和工厂今后的维护也大有益处。三维工厂设计可直观地向业主展示工厂或装置区建成后的实际情景,有利于业主更直观、更准确、更快捷地做出决策,进行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及生产维护。从经营的角度我们也能看出,现在国际上的大型工程项目,三维工厂的设计能力已经成为一家工程公司承揽工程的敲门砖。目前,国外大的工程公司和国内寰球、SEI等工程公司几乎无不使用这种三维工厂设计的先进理念。随着公司项目的增多,特别是总包项目的增多,设计任务重、周期紧、人力不足、设计质量下滑的问题日益凸现。采用三维工厂设计软件(PDS、PDMS、Smart Plant系列软件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先来谈谈PDS,PDS经过多年的推广应用,其用户群体不断扩大,总体说来PDS的设计更为严谨,无论从设计到材料都有一整套较为完整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通过对软件的深入学习更能感受到更多的设计原则不断规范这我们的工作。同时他能满足工程的大部分需求。但在计算机发展迅猛的时代,他蹩脚的操作界面,分离的图形与数据库,繁琐的菜单,以及缺乏研发投入,都预示着PDS这一昔日“3D霸主”终将成为历史的结果。但话说回来,PDS在国内的应用寿命至少还能再延续5到10年,因此还是值得去研究研究的,尤其是他的数据结构。以我个人应用PDS软件的实际经验来看,应该保证专人做专事。使用PDS的时间越长,你就越会发现你实际掌握的内容越不够!因为这个系统确实太庞大了。就算你曾经使用的很熟练,长时间不用,到再次应用时你都要重新查取大量资料(90%以上都是英文资料)。正因为如此,才觉得能有固定的一些人,来应对各个项目的三维设计软件的技术支持问题,才是最适合三维设计软件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发展的途径。举个简单而现实的例子,一个我们以前碰到过的问题,可能一两分钟就解决了,而没碰到过的人,查各种资料,做各种测试,可能一、两周也未必能找到一个好的解决办法。人员的相对独立和专心地从事PDS工作,也可以保证他对该软件系统的熟练性,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但是现在能耐下心来,潜心研究的管理员少之又少了。Intergraph公司已经将主要研发投入到新一代工厂设计软件Smart Plant系列中去,那是一个更加复杂更加庞大的系统,PDS与 Smart Plant系列软件相比而言,从数据结构、操作方法等各个方面已经大不相同。而这类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的发展特点:即前台的工作界面(设计操作)越来越简单,后台(数据库)数据管理和维护的工作量则越来越大。换句话说,需要耗费的人工也就越多,后台数据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前台设计的结果。对于一个全新数据结构的三维设计软件,其技术储备和知识积累,没有一个三至五年持续的钻研,很难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得以顺利应用。
再来说说PDMS的情况。近两年才开始研究PDMS,但三维软件的工作原理是基本相通的,有了PDS多年的设计经验、学习积累为基础,PDMS的掌握就相对容易些,PDMS与PDS最大的区别就是,设计前台的操作人员容易上手,建模方法易学易懂,但后台的数据库管理就相对复杂,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后面所有的工作,因此其工作步骤也是环环相扣,不容闪失。而且由于PDMS自身程序设计的原因,其灵活性也成为了他最大的软肋,越是灵活的软件,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在建立数据库和建模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具有更高的设计修养,才能更好的驾驭。
三维设计软件为我们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将新的挑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不得不面对新的问题:改变已有的设计理念、改变多年形成的设计习惯、管理庞大的数据库、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等等。一种软件再先进,归根到底,它也只是一个设计辅助工具。它不可能是全自动化的,更不是万能的。应用得当,它可以帮助我们大大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反之则可能出现毁灭性的设计质量问题,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再说两句题外话:现在三维软件的技术支持人员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因为国内的设计体系中没有三维技术支持(或RDB管理员)这一单独岗位,因此大部分从业人员都是即干专业设计又干数据库管理,长此下去,大家当初的**定然消耗殆尽,再加上对三维技术支持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严重缺失,因此能坚持下去的管理员可谓凤毛麟角。这也是制约国内三维设计水平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通过多年的三维软件应用,也算有些心得,分享出来大家共勉!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