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打参加完第五届化工设计大赛后,我就对隔壁塔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因而在大四上半年的小组毕业设计中,我就对设计题目粗苯精制流程中的两个塔进行了改造设计,将甲苯塔与二甲苯合并为一个隔壁塔,并完成了个人的设计报告。
个人认为采用MultiFrac模块对隔壁塔进行模拟和优化是方便快捷的。MultiFrac模块中有一个正是Petlyuk塔,隔壁塔是Petlyuk塔的一塔式结构,其热力学本质是一样的。关于隔壁塔的优化,除了以回流比对塔板数进行设备优化外,个人觉得重要的是所谓的操作优化,即通过调节汽、液回流量在预分离区与主塔区的分配,确定适合的主塔回流比,实际上隔壁塔的自由度比常规流程多,因而汽相和液相这两股在预分离区与主塔区的分配是独立的,因为当时能力有限,我采用灵敏度分析搜寻得到了优化目标。关于该塔的优化实际上还是可以深入探讨的。
个人认为该塔目前建成很少的原因主要有二:1.隔壁塔的控制;2.该塔对填料的要求。我觉得有必要在下半年对该塔的控制过程进行一些探讨。
附件里有我使用Aspen Plus 采用MultiFrac模块对甲苯-二甲苯-重苯体系模拟的bkp文件,以及我根据去年设计报告整理的相关论文的修改稿。
希望能够进一步与大家学习和探讨DWC以及其他精馏节能技术~
该贴已经同步到 Mellapak_tju的微博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