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6月6日刊
纪念波尔原子结构模型
建立100周年
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波尔1913年建立了关于原子结构的波尔模型。为了解释原子吸收和发射,他力图把卢瑟福的有核原子模型和普朗克的量子论结合起来,提出了著名的波尔理论——原子的定态假设和频率法则,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规律。波尔的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但对于稍微复杂一点的原子如氦原子,该理论就无法解释它的光谱现象了。该模型此后被取代,但人们熟悉的那个与太阳系相似的结构是很有根据的,在其推出之后多年时间也让理论工作者和实验工作者受益匪浅。《自然》专刊主要纪念该模型建立100周年,思考原子结构理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国家科学院院刊》,6月11日刊
新研究揭秘火蚁搬家秘诀
红火蚁喜欢建构地下隧道,并居于其中。Nick Gravish及其同事,研究了火蚁如何在受限的环境中快速地通行和搬移。研究人员发现,火蚁建造了一个合适尺寸的隧道,这个尺寸允许它们在沿着隧道向前移动时,使用自己多功能的四肢和触须咬合住隧道壁,以避免滑倒。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推动机器人在诸如搜索和营救区域等有限空间内移动能力的发展,本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封面图片展示的是,一只红火蚁在实验室一些潮湿含砂的颗粒材料里建造隧道。
《科学—转化医学》,6月5日刊
天生一对
本期杂志封面图片展示的是,一个双T细胞受体(TCR)T细胞。大多数T细胞表达一个特异性的TCRs,但是也有少部分T细胞表达两种不同的TCRs。这些TCRs是由一个共享的β链联合两种不同α链中的一种构成的。Gerald P. Morris及其同事证明,这种数量稀少的T细胞不成比例地对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患者起作用。这些细胞可能充当了GVHD标记或可能是降低移植接受者发展GVHD风险的目标。(唐凤)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