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777|回复: 0
收起左侧

[行业资讯] 首开燃料乙醇进口大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开燃料乙醇进口大门


燃料乙醇凭借其可再生、清洁等优势受到关注。为走出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困境,我国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

    2013年末,一艘装载1.05万吨进口燃料乙醇的轮船缓缓驶入江苏镇江码头。首船进口燃料乙醇接卸工作顺利完成,标志着中国石化成功打通燃料乙醇上游资源国际贸易环节。这一举动,让沉寂已久的燃料乙醇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

    燃料乙醇,作为可再生的清洁生物质能源之一,能够帮助我国走出碳排放量居高不下、化石能源日益短缺所带来的困境。数据显示,在不更换汽车发动机的情况下,添加10%燃料乙醇的乙醇汽油可降低25%~30%的一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且能够有效降低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酮类等污染物的浓度。这对于笼罩在雾霾阴影下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起步较晚  红利政策刺激产能

    燃料乙醇是新兴生物质能源,以玉米、小麦、薯类、甘蔗、甜菜等为原料,通过发酵等方式获得可作燃料的乙醇。作为汽油添加剂,燃料乙醇可与汽油混合使用,能够有效提高汽油辛烷值,使汽油充分燃烧,对减少大气污染及抑制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和巴西的燃料乙醇产业起步较早。1930年,乙醇汽油混合燃料在美国首次面市;1978年,乙醇含量10%的混合汽油在内布拉斯加州大规模使用。1989年,巴西推出纯乙醇汽车,将乙醇作为燃料替代品,率先实现汽车燃料酒精化。

    我国最早发展燃料乙醇是以消化陈粮为目的。2000年,连续5年的粮食大丰收让粮食积压问题日渐突出,其中黑龙江等地粮食积压超过7年。

    2001年,我国开始在吉林、黑龙江、安徽、河南等省试点燃料乙醇项目,不仅消化了积压的陈粮,而且有效缓解了能源紧张。

    2004年,我国燃料乙醇红利政策接踵而至。《车用乙醇汽油扩大试点方案》和《车用乙醇汽油扩大试点工作实施细则》两个国家扶持政策相继出台,乙醇汽油的推广顺利进行。2006年,我国燃料乙醇的生产达到144万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5省及湖北、河北、山东、江苏部分地区已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替代普通无铅汽油。2010年,我国继美国、巴西之后,成为全球第三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国。

    受困粮食  政策扶持力度减小

    由于我国陈粮的供应量不能满足燃料乙醇的生产需求,一些企业开始选用新粮作为原料。《2013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指出,一些企业采用新粮的比例高达80%。受粮食价格上涨、粮食安全问题等因素影响,燃料乙醇“与民争粮、与粮争地”的问题不断凸显。一时间,燃料乙醇成为“烫手的山芋”。

    在这种形势下,国家对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态度发生了转变。2006年12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加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和《关于暂停玉米加工项目的紧急通知》,明确政策方向:坚持非粮为主,积极稳妥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2007年,国家收回燃料乙醇项目审批权,正式叫停以玉米为原料的项目,提出“在不得占用耕地、不得消耗粮食、不得破坏生态环境”的原则下发展非粮燃料乙醇。

    与此同时,燃料乙醇生产企业的财政补贴也在逐渐“缩水”。2010年,位于安徽的丰原燃料酒精公司,享受弹性补贴1659元/吨,比2009年减少了396元/吨。2012年,燃料乙醇生产企业补贴比2010年减少了一半。其中,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补贴500元/吨;以木薯等非粮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补贴750元/吨。

    据悉,自2015年1月1日起,国家将取消变性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的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以粮食为原料的变性燃料乙醇将恢复征收5%的消费税,这使燃料乙醇生产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成本压力。

    进口乙醇  或成未来发展方向

    在以粮食为原料的一代燃料乙醇发展受阻的情况下,人们纷纷将目光投向非粮燃料乙醇。

    纤维素乙醇是非粮燃料乙醇最为理想的选择,被称为二代燃料乙醇。农作物秸秆、皮壳是纤维素乙醇的主要原料,价格低廉,且我国拥有丰富的原料资源。

    然而较高的技术门槛使其无法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清华大学化工系应用化学所所长刘德华表示:“目前,二代燃料乙醇依旧停留在研究阶段。我们只能利用非粮作物的木薯、甜高粱等作为二代生物燃料乙醇的替代原料。”

    与此相对应的是,巴西、美国的燃料乙醇产量早已超过1000万吨/年,并且他们欢迎中国进口其生产的燃料乙醇。

    自2010年1月1日起,我国将乙醇进口关税从30%降至5%。有贸易商表示,虽然还有一些例如分销渠道之类的问题需要解决,但进口关税下调为燃料乙醇的大规模进口打开了大门。

    2012年3月,中国石化开始寻求与国际燃料乙醇企业合作,并将推广生物燃料乙醇作为绿色低碳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计划部、联合石化、油品销售事业部成立工作组,对行业价值链、投资效益及风险等进行分析调研,及时锁定价格,进口美国玉米燃料乙醇。

此次江苏石油作为首船进口燃料乙醇接卸的负责单位,积极协调、解决接卸资质问题,加快配套设施改造,于去年10月具备水路进货条件,为首船燃料乙醇国际贸易奠定了基础。

(来源:中国石化报  作者: 南森)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早一代的燃料乙醇的确发展趋势不是那么顺畅啊,,新的工艺也许有很大机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懒得打字嘛,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1-1 17:53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