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上海4月18日电(记者 魏宗凯)知名企业家柳传志近日谈到当今社会“寒门再难出贵子”现象时,对“起跑线”不一致和社会不公平表示忧虑。无独有偶,青年企业家陈天桥对当前一些年轻人不再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同样表示焦虑。是什么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呢?
在封建社会,农村孩子“十年寒窗无人知,一举成名天下闻”,通过科举选拔走上仕途,被认为是“寒门出贵子”,因此不少寒窗苦读的励志故事也流传至今。直到当下,考上重点大学在一些地区仍然被认为是“出贵子”。
一位来自安徽老家的乡亲告诉我,现在农村的孩子们读书条件比过去改善多了,家长也更加重视教育投入,但是孩子们读书的愿望并不强烈。一是有的父母在外务工,子女在学业上缺少家庭的监管和督促,放松了教育,甚至自暴自弃,有的孩子更是受外出务工人员的影响,渴望早点出去到大城市打工挣钱;二是一部分学生即便大学毕业后,就业形势不好,依然找不到好工作,甚至有大学生赚不过农民工,成为负向激励。
近年来,教育界人士也多次呼吁,我国重点大学的农村学生比率已经出现下降趋势,希望教育资源能够均衡化、公平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这意味着更多贫困农村娃有了迈进“龙门”的机会。
显而易见,现实条件决定了短期内很难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现在同样也有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大城市好的学区房价格高出周边房价许多仍然备受欢迎,每年的择校都成为家长和学生的共同焦虑。承认和重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适度降低门槛让“寒门子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重点高校,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但也不可能完全消弭城乡教育资源的鸿沟。
对于当前一些年轻人不再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陈天桥认为要引起反思:一是没有读过大学的人通过自身的努力,抓住机会,获得成功,恰恰说明社会在进步,改变命运的渠道比以前更多,让普通人也可以实现梦想,创造价值。另一方面,知识改变命运仍是真理,关键是我们对知识的定义。要反思知识的本身,年轻人要积极探索和掌握那些可以改变命运的知识。
期待绝对的公平只会增添消极的情绪,与其期待大环境的改变不如改变自己,不要空想未来,当下就是最好的机会。
该贴已经同步到 Horse的微博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