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转载自互联网
晋煤集团煤化工板块:向内部挖潜要效益
1—8月份,晋煤集团煤化工板块各项消耗指标都有不同程度地降低,生产成本管控成效显著。
“市场好的时候,成本高低决定企业的效益;市场不好的时候,成本高低决定企业的生死。我们无法管控外部市场和外部环境,向内部挖潜要效益,千方百计降成本是我们唯一的选择。”集团副总经理、煤化工事业部总经理王毅说。煤化工板块坚持挖潜增效、增收节支、以量保本三条措施,将提升企业效益的视角转向企业生产、管理、创新等内部环节,取得了较好成效。
“成本就像海绵里的水,使对劲总能挤出来”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在价格倒逼机制作用推动下,煤化工板块牢固树立“效率决定效益、成本决定生存”的理念,出台挖潜增效降成本相关制度方案,从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产品加工、科技创新、战略合作、节支增效等方面制定了针对性的措施上百项,在技术改进、集中采购、修旧利废、减人提效等方面做文章,严控管理费用支出,不断挖掘内部潜力,实施50余项节能技术改造,推进煤电汽等各种消耗持续降低,切实做到价格降到哪里,成本就控制到哪里。
“我们始终认为,成本就像海绵里的水,使对劲总能挤出来。所以,我们在技术改造、预算管控、费用支出上重管严卡,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减重’,实现最大程度低成本运行。”王毅说。
为此,煤化工板块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从加强设备维护、提高设备运行效率、优化流程工艺、堵塞消耗漏洞等方面入手,对生产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换代,千方百计节煤、节电、节水,挖掘现有装置的最大潜能,实现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煤电汽等各种消耗。同时,从生产工艺、装备配置和生产组织等方面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大力推行物资集中采购、修旧利废,减少资金占用,降低采购成本;全面开展“五小活动”、小改小革等相关工作,让降低成本的观念贯穿到全员、全过程,从根本上实现低成本运行。
“在保证安全环保生产的前提下,我们努力改变开‘和平车’的旧思维,按照负荷最高调整工艺指标,将锅炉从开三台减至开两台,大幅降低了运行费用和电费。外聘造气专家指导操作,并以其作风带动操作工积极主动工作;以经济效益为目的,适时调整甲醇、尿素产量比重。成立了节水、节电、节汽三个领导小组,由公司副总师级领导亲自挂帅。排除煤炭价格下降等因素外,主要消耗指标吨氨耗煤较年初下降了40公斤,合成氨和尿素的生产成本均降低了200余元,节能降耗成果显著。”天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晓东说。
“在管理上精耕细作,开辟降成本的新空间”
降低成本不仅仅体现在节能降耗上,还体现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中。为此,煤化工板块通过推行对标管理,在管理上精耕细作、精益求精,开辟降本增效新空间。在学习行业标杆心连心公司的基础上,煤化工板块全面开展内部对标精细化管理工作,将板块标杆企业“吨氨综合能耗、吨氨电耗、尿素工序单位产品耗电、尿素单位产品耗氨”等18项能够反映工艺技术、装置操作和企业管理综合实力的核心指标,作为所有化工企业的学习对照标准,通过运行诊断和标杆单位比对,找到短板和不足,实行月度考核结果排队公示,与当年各化工公司绩效考核结果及其负责人年薪挂钩,推进企业管理有所提升。
在做好对标管理的基础上,集团煤化工从预算支出、生产组织等源头落实成本控制目标,梳理投入、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和降低变动成本,大力推行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严控费用支出,形成全员增收节支的浓厚氛围,推动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
“谁的产能高、成本低,谁就能掌握市场的主动权”
2013年,集团煤化工板块合成氨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8.63%;甲醇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1.53%;尿素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8.77%。在尿素价格战依然可能随时再次升级的背景下,谁的产能高、成本低、规模效应发挥得好,谁就能掌握抢占市场的主动权。集团煤化工板块深谙此理。恰逢近期尿素市场回暖,煤化工板块抓住市场机遇,充分利用现有装置,科学合理安排检修频次、周期,开足马力生产,提高化工生产开工率,确保生产装置长期、满负荷、稳定运行。
在发挥以量保本、规模效应的同时,煤化工板块强化产品质量提升,通过调整产品结构,优化生产工艺,生产适销对路、附加值高的肥料产品,抢占更多市场份额,真正实现数量、质量齐头并进。目前,集团煤化工已经拥有了硝硫基复合肥、水溶肥、多肽尿素等10余种新型尿素产品,获得了市场广泛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