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 马后炮化工论坛 转载自互联网
应调整中国能源供应体系
《化工科技市场》第32卷第4期2009年4月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家诚日前表示,中国的能源安全保证问题,不只是石油供应安全保证,更重要的是整个能源供应体系的保证。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的比例近年已降到了22%左右,大量的能源消费是煤炭,约占70%。因此,如何保证石油之外的能源特别是煤炭供应安全,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从国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走“煤电一体化”发展之路,应该列为保证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煤炭是中国的基础能源,今后应大力提高煤炭竞争力,推动煤炭工业向高效、安全、洁净、优质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必须树立大煤炭观,构建以煤为基础的产业链,实现煤炭气化、液化、化工一体化的高效能源化工系统,充分发挥综合开发优势,形成煤炭工业发展的新模式。
当前甲醇比较过剩,如将甲醇储存起来就比较灵活了。现在已经有这么多的甲醇装置,在下游产品不能将甲醇很好消化的情况下,把它储存起来,有非常大的战略意义。甲醇下游市场广阔,比如甲醇制烯烃、醇醚燃料等。短期来看,国内甲醇产能过剩,但长期来看,产业发展仍然有一定潜力。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对煤制烯烃项目有所侧重,一旦煤制烯烃技术取得成功,得到推广,对甲醇的需求将大幅增长。此外甲醇汽油等标准也正在制订中,一旦应用取得市场准人,将盘活国内甲醇产业。为保障甲醇产业健康发展,国家在信贷方面会有一定倾斜,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的困难。企业方面则应着力拓展下游应用,争取下游领域的研发项目立项,力争获得国家的资金支持。
当前国际原油价格处于低位,煤化工产业发展缺乏竞争力。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角度出发,仍然要继续推进煤化工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具体来讲,煤制烯烃技术是煤化工技术进步的重点内容,煤制油技术属于战略储备技术。此外一些高附加值石油替代产品的研发和应用也会得到国家扶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