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4363|回复: 10
收起左侧

在塔设备设计时,aspen plus和PRO/II的水力学数据(hydraulic)之间的区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295610399 于 2017-11-20 08:48 编辑

塔设备设计时
aspenplus,profile/hydraulic中用的是liquid from 和vapor to ,说明进行设备设计时,用这一块板离开的液相流量和下方塔板离开的(到此块板)的气相流量进行分析计算。
PRO/II的spreadsheet功能导出的EXCEL中的“tray Data”中并没有明确表明From或to,!!!那数据是离开此块板的气液相流量???这就是我想讨论的。
虽然两块板之间的负荷变化不会太大,但也有特殊情况;而且这对于确定计算标准也比较重要。
我的观点是,① PRO/II中的数据是此板平衡时的数据,也就是此板的气液相离开时的流量;② 在进行设备设计时,使用离开此板的液相流量(降液管设计)和到此板的气相流量(塔径计算);③ 使用PRO/II的数据进行设备设计时,使用n块板的液相流量和n+1块板的气相流量。

评分

参与人数 1韶华币 +50 收起 理由
Horse + 5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原创经验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主所说的。补充一下,我们如果用填料做计算的时候,也会根据填料上表面(进入上表面液相和离开上表面气相数据)和下表面(进入下表面气相数据和进离开表面液相数据)分别取数进行计算,sulzer的水力学报告就是这样的。
此外,我们假如想把进入塔盘和离开塔盘的气液相负荷都调用出来,PRO/II也是做得到的,在塔的模块里把print options点开,在tray loading summary 选项打钩。计算收敛以后就可以在report 里看到相关数据了。

点评

谢谢PRO/II技巧的分享。 上下表面,液相流量选择是相反的,上是进,下式出,这是出于什么原因的考虑?是为了负荷范围最大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0 10: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jingwan1999 发表于 2017-11-20 08:50
同意楼主所说的。补充一下,我们如果用填料做计算的时候,也会根据填料上表面(进入上表面液相和离开上表面 ...

谢谢PRO/II技巧的分享。
上下表面,液相流量选择是相反的,上是进,下式出,这是出于什么原因的考虑?是为了负荷范围最大吗

点评

也更贴近填料表面的实际负荷情况。上表面喷淋密度大小影响液体分布的均匀度。假如计算塔径的话,就取下表面负荷计算就可以,一般情况下,表面的负荷是填料段最大的,或与最大负荷接近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20 12: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这么说。可以观察以下各种模拟计算例子,基本这么取可以涵盖整个填料段的最大负荷和最小负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295610399 发表于 2017-11-20 10:24
谢谢PRO/II技巧的分享。
上下表面,液相流量选择是相反的,上是进,下式出,这是出于什么原因的考虑?是 ...

也更贴近填料表面的实际负荷情况。上表面喷淋密度大小影响液体分布的均匀度。假如计算塔径的话,就取下表面负荷计算就可以,一般情况下,表面的负荷是填料段最大的,或与最大负荷接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想想就明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jingwan1999 发表于 2017-11-20 12:17
也更贴近填料表面的实际负荷情况。上表面喷淋密度大小影响液体分布的均匀度。假如计算塔径的话,就取下表 ...

想问问各位有没有试过用Aspen8.6以后版本计算过,现在的版本是把Vapor to改成Vapor from了,当然本质上只是错了一行,这样感觉对每一块板来说更直观地表达了离开每一块板的气液相负荷,还多了liquid feed/product等数据,信息更加直观,但是一变化不太适应,需要好好想想才能想明白。我有个疑惑,段间最大负荷是应该取第n级的liquid from和vapor to呢还是取第n级的liquid from和vapor from呢?其实差别不大,但还是想从理论上寻求一下答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个疑惑,热虹吸式再沸器应该不算一块理论版吧?但是Aspen中也把它作为一个stage,这个怎么解释呢

点评

在我的认知里,热虹吸算一块理论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2 15: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j889j 发表于 2018-2-2 10:04
还有一个疑惑,热虹吸式再沸器应该不算一块理论版吧?但是Aspen中也把它作为一个stage,这个怎么解释呢

在我的认知里,热虹吸算一块理论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显示全部楼层
蒸餾塔的再沸器有Kettle type和Thermosiphon type, Kettle type因為有氣液分離算一個理論板
但 Thermosiphon只是因密度差異自然循環流動 應該不能算一個理論板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2-8 15:13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