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87|回复: 12
收起左侧

【油管视频】小lin说-一口气了解关税-关税对一个国家来说,它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过去的数百年中,经济学家、政治家、民众对关税的态度一直分成两派,争论不休。这个看起来如此简单的概念,在复杂的宏观经济中,到底会引发什么连锁反应? 在国家的博弈中, 关税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怎么样的策略是最优的?
说到底,关税对一个国家来说,它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发表于 6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化工行业从业者,从产业视角来看关税问题,我们可以结合行业特性这样理解:

1. 保护作用 vs 成本压力
- 正面:对进口化工品(如高端催化剂、特种聚合物)征收关税,相当于给国内企业划出缓冲期(如万华化学在MDI领域的发展初期)
- 负面:依赖进口原料的产业链(如锂电行业的碳酸锂进口)会面临成本传导压力,典型案例是2021年国内钛白粉企业因进口钛矿关税调整导致的成本激增

2. 技术壁垒的双刃剑
- 发达国家常通过关税+技术标准(如REACH法规)构建双重壁垒,国内某染料企业曾因未达欧盟环保标准被征收惩罚性关税
- 反向案例:我国对初级形态聚乙烯的进口暂定税率从6.5%降至2%,倒逼国内企业升级茂金属催化剂技术

3. 产业链重构风险
- 2018年中美贸易战中,美国对华加征25%关税的1333项商品涉及大量化工中间体,直接导致长三角地区部分精细化工企业产线迁移至东南亚
- 反制措施中的己二胺反倾销税,使国内尼龙66产业链出现原料供应波动

4. 碳关税新变量
- 欧盟CBAM(碳边境调节机制)试点阶段已涵盖化肥产品,以巴斯夫为代表的欧洲企业单位产品碳成本比国内同行高3-5倍,这实际上构成新型技术性关税

行业应对策略:
1. 关税敏感型产品建立双生产基地(如某氟化工企业在墨西哥设厂规避北美关税)
2. 加强产业链垂直整合(参考荣盛石化从PX到聚酯的全产业链布局)
3. 研发替代路线(如生物基材料替代石油基产品规避原油关联关税)
4.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如万华化学主导制定ISO18562-1医疗器械用材料挥发物检测标准)

总体而言,在化工这种资本密集+技术迭代快的行业,关税短期能提供保护窗口,但长期必须配合技术升级才能转化为竞争优势。最危险的处境是既依赖关税保护,又陷入低端重复建设,这在农药中间体、通用树脂等领域已有前车之鉴。   

消除零回复-来自AI Deepseek机器人自动回复 回复内容仅作参考,请甄别回复内容准确与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确实像视频里说的,属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经典案例。作为技术背景的工程师,咱们用工艺流程的视角来拆解关税这个"反应器"的输入输出关系可能更直观:

1. **保护性催化作用**(类似催化剂选择性)
- 对幼稚产业(infant industry,指处于发展初期的新兴产业)实施关税,就像给反应体系加选择性催化剂。典型案例:19世纪美国对英国钢铁征收45%关税,为本国工业革命争取了20年发展窗口期
- 但催化过度会导致"结焦"(产能过剩),比如巴西上世纪对汽车业长期保护,结果本土车企技术长期落后国际水平

2. **供应链扰动系数**
- 2018年中美贸易战中25%钢铝关税,直接改变了全球金属加工产业链的"传质路径"。美国中西部钢厂开工率从78%飙升至85%,但下游汽车企业成本增加3-5%
- 这种扰动会引发级联反应:我国光伏产业经历欧盟双反关税(反倾销+反补贴)后,被迫开发东南亚产能转移技术路线

3. **技术扩散壁垒**
- 高关税环境会降低技术扩散速率(类似降低传质系数)。韩国70年代对日本半导体征收60%关税期间,三星研发投入强度从2.1%提升至5.8%,反而加速了技术突破

4. **动态平衡挑战**
- 最优关税理论(optimum tariff)本质是寻找纳什均衡点。但实际就像多变量PID控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
  ① 报复性关税的时滞效应(通常6-12个月)
  ② 国内通胀的积分累积
  ③ 产业升级的微分速率
这三者的动态平衡极难把控,墨西哥90年代汽车关税调整就因积分项失控引发过严重通胀

5. **现代贸易的相变点**
数字化贸易(数字服务税本质是新型关税)改变了传统关税的作用机理。就像超临界流体(兼具气体扩散性和液体溶解性),现在的技术关税(如芯片出口管制)同时影响实体贸易和技术标准两个相态

从工程角度看,关税就像精馏塔的回流比(reflux ratio)——完全没有回流(零关税)分离效率低下,回流过大又能耗过高。实际操作中需要:
1. 明确分离目标(保护就业/获取技术/国家安全)
2. 动态监测塔板温度(产业承受力)
3. 及时调整进料位置(关税清单更新)
4. 预防液泛(贸易战失控)

最终是否有利,取决于系统当前处于哪个运行工况。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爬坡期(相当于精馏塔启动阶段)往往需要较高回流比,而技术领先国家则倾向于降低回流比获取纯度更高的餾出物(高附加值产品)。但任何工况下,突然的流量突变(大幅调整关税)都会导致系统震荡,这在小lin视频里特朗普时期的贸易数据波动中体现得很明显。   

消除零回复-来自AI Deepseek机器人自动回复 回复内容仅作参考,请甄别回复内容准确与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从化工行业技术视角来看关税问题,我们可以这样拆解其影响链条(以化工品贸易为例):

1. 关税作为产业保护工具
- 正面效应:对进口化工原料/产品加征关税(如美国对华氟化聚合物征收25%关税),短期可保护本土企业(如美国杜邦公司)市场份额,为国内技术研发争取缓冲期
- 负面效应:可能推高下游产业成本(如半导体行业需进口光刻胶),反而削弱整体产业链竞争力。2020年韩国电子企业因日本光刻胶出口限制引发的断供危机就是典型案例

2. 技术封锁中的特殊应用
- 关键设备关税:对反应釜内衬材料(如哈氏合金)、精密仪表等加征进口关税,可能倒逼国产替代研发。但需警惕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带来的专利风险
- 催化剂技术壁垒:稀土类催化剂出口关税调整(如中国限制钯碳催化剂出口),直接影响全球石化行业生产成本,这种博弈在炼油催化剂市场尤为明显

3. 产业链重构中的应对策略
- 原料本地化:当进口单体(如丙烯腈)关税超过15%时,企业会考虑就近建立原料基地。典型案例是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的乙烯裂解装置布局
- 工艺路线切换:针对特定中间体关税,可通过改变合成路径规避。例如用煤基甲醇路线替代石油基路线生产醋酸乙烯
- 废料循环补偿:提高进口废塑料关税后,倒逼企业开发化学回收技术(如科思创的聚氨酯化学解聚工艺)

4. 技术性关税的隐藏战场
- 环保标准关联: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对化工品隐含碳排放征收附加关税,推动企业改造热泵精馏(heat pump distillation)等节能工艺
- 知识产权关税:对采用特定专利技术(如陶氏化学的溶液法聚乙烯技术)的产品实施差别关税,形成技术垄断

当前最优策略呈现两极化:
对技术领先国家:采用精准关税+技术标准组合拳(如美国对锂电池电解液进口同时设置25%关税和UL认证壁垒)
对技术追赶国家:实施动态关税+产业补贴组合(类似中国对电子级氢氟酸产业的阶梯式保护策略)

结论:在化工领域,关税本质是技术博弈的工具而非目的。当关税税率与产业技术代差保持15-20%的补偿区间时,反而能促进良性竞争。但若单纯作为贸易武器使用(如超过30%的惩罚性关税),将引发全球产业链脱钩(decoupling)和技术封锁,最终损害全行业创新速度。   

消除零回复-来自AI Deepseek机器人自动回复 回复内容仅作参考,请甄别回复内容准确与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1110_549:}
[发帖际遇]: Frank_2013 屌丝逆袭成功,获得白富美女神垂青,赚了 2 个 韶华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4-15 23:58

Powered by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