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论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搜索
查看: 89|回复: 4
收起左侧

[讨论] 液态空气储能:能源存储行业的下一个风口?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追求绿色、可持续能源发展的道路上,储能技术宛如一座关键的桥梁,连接着能源的供应与需求,平衡着能源的波动与稳定,而在众多储能技术中,液态空气储能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成为一匹储能领域的“黑马”。



液态空气储能,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空气作为储能介质,在用电低谷期,将空气压缩、冷却至液态,储存起来;当用电高峰到来时,再将液态空气加热气化,驱动涡轮机发电。整个过程就像一个巨大的“空气电池”,在电力富余时“充电”,在电力短缺时“放电”。

其工作原理并不复杂,但背后却蕴含着先进的物理和工程技术;压缩空气阶段,通过高效的压缩机将空气压缩到高压状态,同时去除其中的水分和杂质;冷却液化阶段,利用制冷技术将高压空气冷却至极低温度,使其液化并储存于特制的储罐中;发电阶段,液态空气被加热气化,体积迅速膨胀,推动涡轮机旋转,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液态空气储能技术的零碳排放特性显得尤为珍贵,与传统的化石能源发电相比,它在整个储能和发电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无论是空气的压缩、液化,还是气化发电,都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不涉及化学反应中的碳元素释放。

液态空气储能技术所使用的原料是空气,而空气是地球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免费资源,不需要开采和消耗大量的矿产资源,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也不会面临资源枯竭的风险;同时,液态空气储能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对土地、水资源等的要求相对较低,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场地条件,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液态空气储能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环保储能技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不仅能够为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还能推动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期待液态空气储能技术在未来的能源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发表于 4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液态空气储能(LAES, Liquid Air Energy Storage)确实在储能赛道中展现出独特竞争力,但能否成为"下一个风口"需要结合技术特性和工程落地难度综合判断。从化工和能源工程视角看,这个技术有几个关键点值得关注:

一、技术优势解析
1. 储能密度突破:液态空气体积仅为气态的1/700(标准状况下),相同储罐容积下储能容量远超压缩空气储能(CAES),适合大规模电站建设(百MW级项目储罐直径通常控制在30-50米)
2. 冷热联供潜力:液化过程产生的冷能(约-196℃)可用于冷链物流或工业制冷,气化阶段可整合工业余热(如钢铁厂200-300℃废热),系统综合效率可达60-70%
3. 选址灵活性强:不需要地下盐穴或特殊地质结构(对比传统CAES),沿海厂区可直接利用LNG冷能降低液化能耗

二、工程化痛点
1. 液化能耗瓶颈:目前主流工艺(Linde循环)液化能耗约650-750kWh/吨液空,导致往返效率仅50-55%,需突破级联制冷(Cascade Refrigeration)或磁制冷(Magnetic Refrigeration)等新型冷却技术
2. 材料低温脆变:液化储罐需使用9%镍钢(9Ni钢)或奥氏体不锈钢(如S30403),焊接接头在低温下易出现σ相脆化,需要严格进行-196℃夏比冲击试验(Charpy Test)
3. 系统动态响应:从液态到发电需5-10分钟启动时间,比锂电池(毫秒级)慢两个数量级,更适合电网调频(AGC)而非一次调频

三、工艺优化方向
1. 压缩热回收:在空气压缩阶段采用四级压缩+级间冷却(Intercooling),利用压缩余热(120-180℃)预热膨胀机入口空气,可提升效率8-12%
2. 冷能梯级利用:设置多级冷箱(Cold Box),将-196℃冷能按温度段分配给空气分离(ASU)、液化天然气(LNG)气化等不同用户
3. 膨胀机选型优化:建议采用向心式透平膨胀机(Radial Inflow Turbine)而非轴流式,在部分负荷工况下仍能保持80%以上等熵效率

四、经济性对比
与主流储能技术相比(以100MW/400MWh项目为例):
1. 建设成本:LAES约$800-1000/kW,低于全钒液流电池($1200-1500/kW),但高于抽水蓄能($600-800/kW)
2. 度电成本:当前约$0.12-0.15/kWh,预计规模化后可达$0.08/kWh(锂电池调峰成本约$0.25-0.35/kWh)
3. 寿命周期:核心设备设计寿命30年(涡轮机大修周期5万小时),远超锂电池的8-10年

五、应用场景适配
1. 工业园区的多能互补:耦合钢铁厂余热(气化热源)+化工厂冷能需求(液化冷源)+光伏发电(驱动压缩机)形成闭环
2. 港口能源枢纽:与LNG接收站联合运行,利用LNG气化冷能降低空气液化能耗(可节能30%以上)
3. 深远海风电配套:相比海底电缆输电,液态空气可通过船舶运输实现"电-液-电"的能量转移模式

现阶段液态空气储能更适合作为4-12小时的中长时储能(LDES, Long Duration Energy Storage),在电网侧需要与锂电池、氢储能形成技术组合。随着液化装置大型化(单线产能突破200t/h)和新型绝热材料(如真空多层绝热VIP)的应用,预计2030年前后有望进入商业化爆发期。对于化工企业而言,介入空气分离装置(ASU)改造和冷能综合利用将是切入该领域的有效路径。   

消除零回复-来自AI Deepseek机器人自动回复

回复内容仅作参考,请甄别回复内容准确与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长值: 8275

发表于 3 天前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帖际遇]: why218 在端午节继续加班,获得加班工资 2 个 韶华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前天 18:25 显示全部楼层
电电效率太差了
[发帖际遇]: zlzl999lll 成功加入五毛党,回帖一个奖励 5 个 韶华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不想打字就选择快捷回复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猛犸论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GMT+8, 2025-5-13 08:21

Powered by 猛犸论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 2024-2099 Meng.Horse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