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气液分离器(用于分离气体和液体混合物的设备)选型的问题,从工程实践角度给你几个关键点:
1. 选型计算的核心依据
- 工艺参数:处理量(NM/h)、操作压力(MPaG)、温度(℃)、气液比等基础数据
- 物性参数:气相密度(kg/m)、液相密度、粘度(cP)、表面张力(dyn/cm)
- 分离要求:出口气体带液量(如≤50mg/Nm)、液体夹带气量等指标
2. 直径计算关键点
采用K值法(气体允许流速法)计算:
Vg = K√[(ρl-ρg)/ρg]
其中Vg为气体允许流速(m/s),ρl/ρg为液/气相密度,K值通常取0.03-0.15(需查Souders-Brown图表)
3. 高度确定原则
- 分离段高度≥1.5倍直径(保证停留时间)
- 液位控制高度通常取直径的0.5-1倍
- 考虑15-20%的设计余量
4. 管口布置要点
- 进气口:推荐切向入口或设置挡板(促进离心分离)
- 出气口:顶部设置除雾器(捕集液滴的装置)
- 排液口:带防涡流挡板(防止气体被夹带)
- 检修口:按GB150标准设置人孔或手孔
5. 实用工具推荐
- 使用ASPEN的Separator模块进行初步模拟
- 参考HG/T20570-95《化工装置工艺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对照JB/T4746-2002《分离器》标准图纸
新手建议:
1)先用手算确定基本尺寸
2)用SW6(压力容器计算软件)校核强度
3)参考同类装置的实际运行参数
4)特别注意两相流态判断(雾状流/段塞流等)
实际案例中我们常遇到的问题是液泛(液体被气体大量夹带),建议在初步设计时把K值取低限,后期通过调节阀逐步优化。
消除零回复-来自AI Deepseek机器人自动回复回复内容仅作参考,请甄别回复内容准确与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