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封面 有关格陵兰和南极冰层减少速度的结论
在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未能对冰层通过动态过程(如因冰下水文活动的变化而发生的冰加速)对海平面上升的贡献作出一个估计。这个问题,再加上来自卫星观测工作的成熟数据流,导致了大量研究工作的进行。Edward Hanna等人回顾了过去六年有关冰层物质平衡变化的研究工作,得出结论认为:来自格陵兰的冰层加速消失是一个可靠的发现,但来自南极洲的冰层消失可能远低于人们以前所想的。
基因组和染色质扰动检测
当DNA发生双链断裂时,ATM激酶便被激发。“乙酰转移酶” KAT5 向被修饰的组蛋白标记物H3K9me3上的结合通过使该激酶乙酰化来促进ATM激发。在这篇文章中,Abderrahmane Kaidi和Stephen Jackson发现,在DNA损伤后,c-Abl激酶磷酸化“酪氨酸44”上的KAT5,增强其与H3K9me3的相互作用,并允许由ATM介导的信号作用来启动DNA损伤检查点。这些发现也许可帮助解释“赖氨酸脱乙酰基酶”(它们作为治疗药物正在研发中)的作用机制,因此也许还能为应该怎样最好地将这类药物用于癌症和神经退化疾病的治疗提供线索。
探明单分子内部结构
拉曼光谱被广泛用来通过检测分子的特征振动识别它们。该技术已被优化到在单分子层面也有效,办法是采用能增强光谱信号的强局域化的等离子场。这项研究走得更远了一步:它演示了一个与“尖增强的拉曼散射”(TERS) 相关的方法,该方法允许对等离子激元共振和拉曼光谱成像进行精确微调,能实现低于1纳米的光谱分辨率,甚至能解析一个单分子的内部结构及其在表面上的构形。该方法为单分子层面上的光化学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为按需设计、控制和改变分子的功能提供了可能性。
大鼠眼睛始终关注头顶
眼睛朝前的动物如灵长类需要将两只眼睛对准同一方向,以便使左眼和右眼的图像融合,而不管头部怎样动。Jason Kerr及其同事发现,啮齿类的眼睛协调遵从一个不同的策略。利用一个定制的微型化“眼睛—摄像系统”,他们发现,对自由运动的大鼠来说,眼睛运动的作用是,使两只眼睛的视场在头顶上连续重叠,但未必要对准同一方向。大鼠是在地面上生活的动物,经常受到来自上面的威胁,所以这种策略可能是作为对来自头顶的捕食者不断保持警惕的一种手段而形成的。
万众一心的“超级蚂蚁”
蚁群有时被当成超级生物,即它们在群落层面上会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在对“红色收获蚁”的集体行为与群落中生殖成功率之间的关系所作的一项长期(27年)研究中,Deborah Gordon发现,它们的确能表现出这种超级生物特性。在干旱时期,“收获蚁”的觅食往往不像它们在食物丰富时那么多;它们似乎是等待时机,直到状况改善。这种懂得克制的特征会传给它们的子群落,说明它的确可被看做是一个群落层面的特征。
超导体假能隙前后相变
假能隙(铜氧化物超导体相图中以异常物理性质为特征的部分)的性质20多年来一直是一个人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并且还可能为目前仍不是很清楚的高温超导性的机制提供线索。在接近最佳掺杂的情况下,铜氧化物超导体会表现出被认为与一个量子临界点前后的强波动相关的“奇怪金属”行为。这项研究报告说,YBa2Cu3O6+δ中的假能隙以一个“相变线”为界。这条线对掺杂的依赖性使其会在零摄氏度时在“超导穹”内终止,这说明,那种奇怪的金属行为是由量子临界性驱动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