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值: 2680
|
新华网以《小米饥饿营销遭遇网友怒喷:“饿”到最后别成笑话》为题撰文,批评小米只让消费者“看着美却得不到”的饥饿营销,恐成为IT界的笑话终遭用户抛弃。
文章指出,无论此前的小米手机,还是小米电视,价格一直是打动消费者、燃起购买冲动的主要因素。从诞生那一刻起,小米走的就是“发烧+平民”的品牌路线,一时满足了无数“囊中羞涩”的年轻人追赶科技和时尚潮流的朴素愿望,小米也得以与“年轻”“时尚”“叛逆”等概念相关联。再配上“挤牙膏”式的供货,“米粉”总在排队,饥饿营销得以“屡试不爽”。
通常,一些电子消费产品在上市伊始,价格往往虚高,然后一路跳水,而小米模仿苹果,在换代前基本保持上市价格进行销售。这等于告诉消费者:过段时间再入手也没有便宜占,第一时间尝鲜算是花同样的钱提前享受了。
有分析称,小米电视“产能不足”可能只是“托词”。电视和手机制造,在国内都早已有成熟的产业链和生产线。产能不足的实际是小米找不到足够数量、足够低价的液晶面板和元器件而已。要想获利,小米必须等到液晶面板和元器件价格降到更低才会大规模量产,这和此前的小米手机如出一辙。如果电视的零部件成本有明显的降低,那么其他品牌的产品也自然会降价,所以从小米的“期货模式”中,消费者很难占到真正的便宜。
也有网友称,小米电视等新产品,如果保持现货,那么有可能成为改写行业历史的一段神话;如果总这么缺货下去,只会让科技界多一则笑话。
针对新华网的上述评论(查看全文),人民日报在官方微博上发布微评:
“【人民微评:别把用户当猴耍】饥饿营销,玩一次是高明,玩两次是聪明,玩上了瘾就是失明:无视用户感受,把“米粉”当猴耍,米粉必然变米愤。国货当自强,与其汲汲于耍小聪明,不如修炼大格局,拼质量,拼服务,拼性价比,还应拼诚意。得用户者得市场,得市场者才称王,适用于任何企业。”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