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沙关系实为“石油换安全” 自1932年起,沙特的国家安全就与美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双方交易的基础在于,美国从沙特获得石油,而后者的政治、军事、经济安全由华盛顿来保障。然而,在未来十年中,沙特和美国务必将他们之间的安保模式由之前的非正式“主顾”关系转换为更为正式的合作关系。对美国来说,新的合作驱动力非常简单——美国希望先对手一步占领波斯湾能源资源,并希望对该地区的安全承诺能够换来经济效益。而对于沙特,情况要更复杂一些。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显示,沙特2012年原油产量达到980万桶/天,出口量为750万桶/天。沙特已证实的石油储量为2650亿桶,这意味着今后多年沙特仍将领跑全球石油生产。石油出口所获得的收益是利雅得保障经济的关键,占政府支出的80%.但能源危机的阴影却逐渐笼罩在沙特上空。 国内石油消费激增不但威胁到国家经济,还导致沙特正在从石油净出口国向石油净进口国转变。EIA最近的一项分析简报称,2012年沙特国内石油消费量为300万桶/天,照这样发展下去,这个数字到2030年将达到800万桶/天。假设沙特能维持目前的产量,那么石油出口量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下滑。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House)在2011年的报告中警告说,“沙特阿拉伯的能源消费模式是不利于长远发展的。长此以往,沙特将有可能在2038年变成石油净进口国。” 沙特石油消费迅速增长有三个原因。其一,国内能源的高额补贴和低价使得私人汽车的使用十分低效;其二,家庭空调的广泛使用增加了用电需求;其三,水资源需求的增加导致海水淡化工厂对电力的需求大幅提升。这些因素加大了政府修改国内能源价格政策的难度。 沙特正逐渐向可再生能源靠拢。在哈佛大学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费萨尔亲王(PrinceTurkiAlFaisal)确认沙特已将核能视为国内发电和海水淡化工厂的可替代发电手段。沙特期望最大程度地降低本土化石能源消费量,以确保石油出口。EIA估计,沙特核能和太阳能装机在2032年前将达到约41吉瓦。 尽管沙特的经济和安全与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但它最主要的市场还是亚洲。2012年,沙特大约54%的石油出口至亚洲,主要目的地是中国、印度、日本和韩国。从沙特运往亚洲的石油目前全部通过油轮从波斯湾经过霍尔木兹海峡前往阿拉伯海和印度洋。这意味着,伊朗可以通过其地理优势,阻碍沙特石油经由霍尔木兹海峡运往目的地。 位于红海的沙特Yanbu港口在霍尔木兹海峡关闭时是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替代选择,一条运力为500万桶/天的石油运输管道将沙特东部油田和Yanbu港口连接在一起。但这并非一个理想的替代通道,因为途径索马里海岸,船只受到海盗和激进分子袭击的可能性很大。 除了海运路线单一,沙特还缺少通往关键亚洲市场的陆上石油管道网络。此前,一条连接沙特、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和中国的石油管道网曾经被谈论过,印度和中亚等国也曾是备选。但管道线路最终能否实现将取决于沙特、伊朗、和伊拉克三方的关系能否缓和。然而,对于逊尼派主导的沙特和什叶派主导的伊朗来说,若二者能够在管道问题上达成共识,短期和中期内还将惠及两国经济、外交、宗教等各个方面。 当然,即使成功将石油出口路线从波斯湾调整到红海,沙特仍需要重新思考其国家安全战略。 首先,沙特仍必须与美国保持紧密合作,以确保国家的反导弹、反恐和反海盗能力进一步改善。由于沙特的石油基础设施在不断增加,因此守卫和保护这些设施的武装力量也必须得到强化。在此期间,石油设施需要暂时由受过专业训练的职业军队来守卫。 其次,与本地区内冲突频发的国家保持良性合作关系亦是沙特的重要需求。沙特正在发展Yanbu港口和其它位于红海的港口,将它们作为石油出口的重点通道,因此它不得不与索马里和也门紧密合作,以抵制海盗和恐怖分子的威胁。为了安全目的而与这些国家合作,沙特必须从经济、政治、国防等三个重要方面入手。 最后,沙特最好将精力投入到处理本国安全挑战上,而不是参与到其它地区的战争中。 沙特并不仅仅想要巩固其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国的地位,同时也想保持沙特王朝的活力。沙特已经非常清醒地认识到,是金融和经济限制“迫使”美国承担起保护沙特的主要责任——“石油换安全”交易很清楚地反映了这一现状。 因此,沙特不得不未雨绸缪。调整双方的合作方式不失为一种战略选择。按照美国的要求,沙特要推迟向美国的对手出售石油。作为回报,美国将保护沙特免受核武器袭击的威胁。这种合作方式势必在短期内导致地区政治紧张。然而,倘若华盛顿和利雅得希望更新双方的长期合作关系,它们都需要换一种方式思考。 (来源:国际石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