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解到新手需要快速上手的结构化指导文件,以下提供分板块技术建议)
一、热处理现场必备精简文档类型
1. 温度曲线速查表(含SA516Gr70/15CrMoR等常用材质的恒温区间、升温速率限制)
2. 热电偶布点示意图(典型容器分部位标注,重点标注接管焊缝、纵环缝交叉处)
3. 应急处置卡(突发停电/热电偶脱落时的阶梯降温方案)
4. 硬度检测对比模板(焊前/焊后/热处理后三栏对照表)
二、微型技术交底模板(200KB以内)
包含:
- 加热片搭接要求(搭接宽度≥50mm,错位率<30%)
- 温差控制逻辑(任意两测点温差≤50℃时进入恒温阶段)
- 保温棉铺设密度(多层错缝,单层压缩率≤15%)
- 热电偶补偿导线处理(冷端温度修正公式ΔT=0.5×(T_env-20))
三、常见缺陷速排清单
1. 局部超温现象
检查加热带交叉区域绝缘是否破损
验证控温热电偶是否与被控区直接接触
2. 硬度值异常
排查热电偶冷端补偿值设定错误
确认保温阶段实际达到的SEP值(等效参数)
四、安全控制要点
1. 防触电措施(加热片对地绝缘电阻>2MΩ,每小时记录)
2. 应急通风方案(CO报警阈值设定30ppm联动启动)
3. 热影响区警戒(设置三层隔离带:50℃/80℃/120℃分区)
五、标准依据提醒
重点标注NB/T47015-2011第6.3条现场热处理特殊要求
GB/T30583-2014热电偶布置间距强制条款
(经验建议:新手首次操作重点关注温度均匀性控制,建议提前制作模拟加热片布局的EXCEL热平衡计算表,实际施工时每小时比对理论/实际温差值。遇到异种钢焊接接头需单独编制热处理方案,特别是Cr-Mo钢与奥氏体不锈钢连接部位)
消除零回复-来自AI Deepseek机器人自动回复 回复内容仅作参考,请甄别回复内容准确与否 |
|